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湾明代先贤吟诵大罗山(罗东部分)诗文浅介(二)

(2008-07-16 14:28:25)
标签:

明代先贤

吟诵大罗山

诗文浅介

龙湾

旅游

文化

(四)

大罗山磅礴阻海,连襟瓯江之南数十里,有许多人文古迹,亭台楼榭,庵祠寺院,路井村落,摩崖墓刻,乃可居、可游、可诗、可乐之地!先贤们留恋家乡,忘情家山,放迹泉川,倘佯其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极大地丰富了大罗山的文化内涵,平添了大罗山的氤仙气!

东谷庵位于永中街道青山峡谷之中,创建时间不详。从收录的诗文来看,时人常光临此庵。1957年建水库淹庵堂,现水库涸水时还可见庵址。明人王光蕴有诗《东谷庵》:

古刹藏幽谷,林深何处通。午风松谡谡,晓露竹丛丛。

鸟迹似无径,梵音觉有宫。客来层嶂外,僧定密云中。

草长缘阶碧,花飞入座红。晨昏钟声响,静悟得真空。

郑岙为大罗山古村落之一,在茅山、郑岙山、天马山怀抱之中,清属华盖乡一都。明人张涵有诗《郑岙》:

绿树阴浓接翠微,几家烟火傍岩扉。

山深地僻游人少,一路溪云欲上来。

罗峰书院为张璁所建,用以授徒讲学,永强文化自此盛。现仅存部分遗址。张璁有《罗峰书院成》诗:

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松菊已变荒芜迳,溪壑更添吾伊声。

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青衿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

据《大罗山志》所录,此类诗文中,王瓒有《茅竹岭西庄》、《李浦庙》和《便止亭记》(便止亭为茅竹精舍之原址),张璁有《兰菊轩》(在富春园侧)、《罗峰书院》,张汝纪有《瑶溪来鸥亭》,王叔果有《游杜岙》、《蕴儿于半山修复诸旧迹,重过有作》和《半山赋》,王叔杲的《半山四咏》,王宏化的《罗峰寺》,何白的《游双溪寺》,王至彪的《东谷庵书舍即事》和《重建双溪安仁寺募缘疏》,王士元的《过双溪寺和何无咎诗》,等。

(五)

明朝中叶以来,永强文化鼎盛时,出现大量文化名人。到了清、民国,直至今日龙湾,永强文化文脉不断,一脉相承。清、民国至今,先贤们留下了大量赞美大罗山,寄情大罗山的优美诗篇。如王毓英有诗《咏大罗山》:

秀士罗山隐,兼传相国名。二人长作古,行载并垂声。

我有烟霞癖,春多草木情。霓裳仙界近,度曲听分明。

据统计,《大罗山》收入了清代先贤咏大罗山的诗文33首。有周学瀛《罗山早行》、王煜《游龙湾山》和《山下井泉》、徐凝《游罗隐洞》、郑云风《观白水瀑》、郑绍珠《笑客岩》《秀才》和《君子峰》、张元彪《宿国安寺》、金璋《茅竹岭》、张振夔《罗东十八景十六首》、张铭《瑶溪怀古》和《访瑶溪精舍故址》、张大章《秋夜偕友人过瑶溪御桥听笛》、张子容《瑶溪曲涧》、王毓英《题大罗山》《咏大罗山》和《赴大罗山中》等。

民国至今咏大罗山的诗文56首。有王荣年《大罗山杂咏十二首》、王璞《为大罗山化成洞古山茶呼吁(三首)》、郑西村《鹧鸪天 游瑶溪》《游大罗山国安寺等处》《春日游大罗山》、王鸿章《和邹伯昭天柱山题壁(选三)》、张宪文《癸未正月游青山东谷庵》、何国祥《题黄石山笔架峰》《题大罗山天柱寺峰》、李珍《罗山行(两首)》、王时颖《邀陈君游龙湾炮台山》、张振庚《削刀岩》《大坑井》、王兴森《游天柱寺即事(选二)》、郑通《天柱寺夏行》等33首,另有王书之、释木鱼、吴杰、邹诚、唐湜、苏绳武、王瑞德、叶祥奎、吴军、李凌云、叶云帆、应万里、张桂生、周景芳、闻朴、李骧等人诗作23首。

   

大罗山是家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家山。历代龙湾先贤们知我罗山,爱我罗山,写下了大量广为传播的美文佳句,浓浓乡情,见于一斑。在研究龙湾地域文化,开发龙湾特色旅游资源时,非常有必要挖掘这些诗文。本文仅对明代先贤歌颂大罗山的诗文中选择罗东部分作一简要叙述,于仙岩、茶山部分则毫无涉及,而且肯定有不周不全、粗野鄙陋之嫌,敬请诸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大罗山志》 香港出版社 20033月。

2、《龙湾历代诗词选》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

3、《张璁文化研究文集》 龙湾区文联 大罗山2005年冬卷

4、《大罗山笔记》 章方松著 中国民族出版社 2005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