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暮初
宋代释绍昙的《颂古五十五首其一》诗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关于这首诗之前就有许多人的解析,但是我认为还能推陈出新。
禅理不能完全按俗世的理念去解析。这首诗的开头二句,看似四季气象的顺序编排,平淡无奇,但背后的深意并不限于此。其深意在于: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天然底色。由此延伸,当一个人或处于大自然之中,或处于这个纷扰的社会利益竞争之中,不同时节有着相应的天时地利人和为背景,而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文化意象。虽然生活一如平常,但每年的春夏秋冬带给人的实感总是不一样。这首诗告诫人们,正是由于自然和社会给人们的心境中留下不同的底色,烦恼由此而生。擦去底色,便心无挂碍;心无挂碍,即心无所系;心无所系,便得自由。
假如稍稍探究相关事实,就会发现,人们的心犹如一块布,很容易遇到什么颜色就被染上相应的颜色。当然,被染上颜色是因为不够平滑。任何被打磨得足够平滑的表面,难以被染色。所以,真正的功夫并不在于避开世间的纷扰,而是如何让世间的纷扰不在心间留下痕迹。
诗中说,“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然而,将闲事挂心头并不是人们的自主行为,乃人性所致,更不能轻易去除。所以,关键不是挂不挂的问题,而是如何不沾染,以及一旦沾染要在什么地方去除。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传习录》)。这就是说,从培养独立的人格而言,越在事上磨炼,就会越磨越光滑,越不容易沾染任何颜色。
若说功夫在诗外,其实真意也在诗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