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管理人员的责任拓展和能力提升(一)

(2008-12-22 21:33:21)
标签:

求职

核心管理

jit采购

全面管理

责任心

杂谈

分类: 管理智库

核心管理人员的责任拓展和能力提升

分类:管理实践
2007.10.24 17:50 作者:驴子 | 评论:0 | 阅读:0
 
 

核心管理人员的责任拓展和能力提升

 

公司的规模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一直倡导:公司和个人同步发展,保持共赢。那么,作为管理层,我们有没有以基本相当的速度和效率,在理解能力、办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也获得发展呢?我们管理面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是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呢?

下面是在公司的新形势下,我对核心管理层一些要求的细节性描述,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一、恰当的自我定位

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公司是干什么的,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职能所在。

我们提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需要对QCD(质量成本交期等)从 4M2S(人机物法体系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管理,这个管理的对象面不仅仅是内部,还包括外部;不仅仅是显性的,还包括隐性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还包括阶段性的和未来的。这样下来,定位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再是那么简单了。

例如,从管理的实际中看得出,往往我们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哪些是自己应该做到的。打比方,品质部主管,定位就是公司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提升的责任者。但如果长期下来的实际是,厂内重大品质事故发生趋势没有缓解,产品直通率的目标总是无法达成,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是非常淡薄,品质管控的体系没有不断创新和成长完善——即使是采购的材料问题,是生产的作业问题,是人员流动率过高的问题,是其他部门的配合问题——也绝对不会认同品质部的工作到位了。如果不是以这个定位来推动品管工作,则质量目标就会被长期“践踏”,大家反而会从品质主管这里找到达不成目标的借口——“目标不切实际”。

自我定位对于核心成员在公司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从管理授权和职能界定来讲,目前公司的结构和制度应该是非常清晰。如果自我定位不当,管辖的部门就会成为公司的“短板”。

 

二、在团队中能够凸显的责任心

越到高层管理者,责任心越发显得重要。怎样去权衡责任心?就是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情做,至少在工作时间内要当做自己的事情做。我们也不乏做得好的管理者,各个管理层级都有这样的人涌现。我看他们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最关心的事情,最投入的事情。

我们有的管理人员,长期投身在现场和一线,几乎牺牲了全部的个人时间,遇到问题总是首先挺身而出,做协调,做确认,来解决,对工作没有分彼此,责任心非常强。这样的结果是,不自觉地在整个管理团队中,凸显了自己责任心的同时,其实也凸显了自己在公司独有的价值。这种价值,就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我们看看,发生问题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遇到重大的挑战的时候,加班也好,休假也好,是哪些身影活跃在我们的视线,或者活跃在我们视线背后公司的认同里?这些身影就是值得公司尊重和激励的核心管理者。

责任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可以是,把上级的担忧当成自己的担忧。很多管理者干劲十足,却总是不能替上级解决问题。上级的顾虑还是那些顾虑,上级要操心的事,还是摆在那里等上级来操心。

 

三、持有大局的观念

优秀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有与一般的人不同的管理视角。换句话说,你能看多大,就能管多大。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实际的管理状况会是怎么样呢?“部门本位”、“个人本位”的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就以早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为例,我们有些管理者看似积极的响应和关注,实际上打的是自己的、或者部门的小算盘,要么含糊其词,要么拒人千里,“太极”玩得很好,而落实的改善措施和手段基本没有,承诺的结果就让“时间消化”,逐步淡出,直到同样的问题又拿到桌面上来,如此反复。

试想,如果工程部工作的出发点仅仅是落在部门本身上,就会不顾及工艺上对生产实际的帮助,不顾及对生产提出的问题的改善效果,根本谈不上去顾及生产的目的(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保质保量按时出货!)——尽管工程师在忙碌,改善报告在分发,部门的业绩考核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生产真正的需求仍旧没有解决,原因就在管理者站的高度,是不是能兼顾到全局,是不是和公司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我们看到,我们工厂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工厂和采购、产品中心、业务等部门的沟通,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但是更高层的管理者出面来协调,甚至来指定,问题可能很快解决了。这个原因,除了资源和权力,会不会和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大局意识有关呢?

其实,权衡大局观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能不能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就像前面讲的,生产部的目标是保质保量按时出货,其他部门是不是也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共同目标?

 

四、全面管理能力

公司的发展,从十几个人到现在接近上千人,管理者的能力就应该“全面化”,必须“全面化”——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管理的对象已经变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公司”了。全面管理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人、对事、对目标、对制度建设等等,都要具有管理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几个反问句来看看自己符不符合这个能力提升的要求。

首先是,我们有没有在管理的现状中抽出典型问题、提炼管理课题的能力?我们是不是终朝忙碌,天天在处理琐碎业务?或者是不是缺乏一种责任心态主动去揪出问题点,自爆其丑来完善自身?或者根本就不具备这种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或者,看看我们目前改善的课题和任务,有多少是属于“主动提出型”、有多少属于“被动提出型”?

我们在工作的推动上,是不是大小事务都等待上级来安排,来指示,来监管?需要上级甚至一大帮人跟在屁股后面“跟进”,需要不断提醒和修正,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上级“亲自出马”,包括不得已“越级行事”?

在协调事务方面,我们是否具有调动同级部门、兄弟单位的本事?有没有这个号召力?有没有有效的组织能力来配合我们的改善进程?

如此等等,都是全面管理能力的体现,都是能力差别的佐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