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访津门(续)

标签:
天津解放北路老银行老洋行老饭店 |
分类: 建筑遗产 |
走马观花访津门(续)
田念慈编撰/摄影
在此次津门一天半的游览之前,我对于这座渤海边的工业商业和港口重镇的近代建筑遗产的了解还大致限于清末民初乃至北洋政府遗老遗少的旧居。8月30日的上午,在徜徉了解放北路和邻近的历史风貌街区后,大大丰富了我的眼界。津门曾经有过的辉煌,无疑一一印刻在鳞次栉比的几十幢老银行,老洋行和老饭店上,令我大为惊叹。保存和能够保存好这份十分珍贵的建筑遗产,是天津人的责任,也是天津人的荣耀。解放北路沿线的那十来幢凸显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虽然历经战争和政治风云变换,却基本保持了原貌,实在是难能可贵。
回沪后,我花了不少时间核对所拍摄的照片上记录的建筑的名称地点和原使用人,今天作一个汇总。遗憾的是,踏访的那半天时间,实在是浮光掠影,不足以深入了解。
下表是建筑门牌号码在解放北路上的老建筑的清单:
序号 | 编号 | 原使用人 | 地址 | 保护级别 |
1 | 257 | 裕中饭店 | 解放北路4号 | 一般保护 |
2 | 105 |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 解放北路10号 | 重点保护 |
3 | 674 | 原美丰洋行 | 解放北路22-26号 | 重点保护 |
4 | 111 | DD饭店 | 解放北路25号、滨江道24-28号 | 重点保护 |
5 | 675 | 居住、办公 | 解放北路28-32号 | 重点保护 |
6 | 617 | 原法国俱乐部 | 解放北路29号 | 重点保护 |
7 | 19 | 法国工部局 | 解放北路34-36号 | 特殊保护 |
8 | 704 | 居住、办公 | 解放北路38-48号 | 一般保护 |
9 | 258 | 住宅 | 解放北路50-52号 | 一般保护 |
10 | 112 | 住宅 | 解放北路71-75号 | 重点保护 |
11 | 20 | 中法工商银行 | 解放北路74-78号 | 特殊保护 |
12 | 113 | 东方汇理银行 | 解放北路77-79号 | 重点保护 |
13 | 21 | 横滨正金银行 | 解放北路80号 | 特殊保护 |
14 | 22 | 汇丰银行 | 解放北路82号 | 特殊保护 |
15 | 23 | 中南银行 | 解放北路88号 | 特殊保护 |
16 | 114 | 天津邮政储金汇业分局旧址 | 解放北路89号 | 重点保护 |
17 | 24 | 花旗银行大楼 | 解放北路90号 | 特殊保护 |
18 | 259 | 华义银行 | 解放北路91-95号,承德道8号 | 一般保护 |
19 | 705 | 原久安商业银行 | 解放北路94-96号 | 一般保护 |
20 | 25 | 朝鲜银行 | 解放北路97-101号 | 特殊保护 |
21 | 256 | 新泰兴洋行大楼 | 解放北路100号 | 一般保护 |
22 | 10 | 大清邮政津局 | 解放北路103-111号 | 特殊保护 |
23 | 103 | 比利时领事馆 | 解放北路104号 | 重点保护 |
24 | 104 | 金城银行大楼 | 解放北路108号 | 重点保护 |
25 | 106 | 美国海军俱乐部 | 解放北路113号 | 重点保护 |
26 | 11 | 利华大楼 | 解放北路116号 | 特殊保护 |
27 | 12 | 中央银行 | 解放北路117-119号 | 特殊保护 |
28 | 13 | 华俄道胜银行 | 解放北路121号 | 特殊保护 |
29 | 107 | 仁记洋行天津分行 | 解放北路125号 | 重点保护 |
30 | 14 | 四行储蓄会天津分会 | 解放北路147号 | 特殊保护 |
31 | 15 | 麦加利银行大楼 | 解放北路149-153号 | 特殊保护 |
32 | 520 | 屈臣氏大药房 | 解放北路150号 | 一般保护 |
33 | 16 | 怡和洋行大楼 | 解放北路157号 | 特殊保护 |
34 | 108 | 泰莱饭店 | 解放北路158号 | 重点保护 |
35 | 616 | 百福大楼 | 解放北路1-5号 | 重点保护 |
36 | 109 | 光明大楼 | 解放北路16-20号 | 重点保护 |
37 | 521 | 住宅 | 解放北路162号 | 一般保护 |
38 | 110 | 太古洋行大楼 | 解放北路165号 | 重点保护 |
39 | 676 | 原天津印字馆 | 解放北路189号 | 重点保护 |
40 | 703 | 原英国领事署 | 解放北路191-195号 | 一般保护 |
41 | 333 | 原瑞隆洋行 | 解放北路197号 | 重点保护 |
42 | 17 | 利顺德大饭店 | 解放北路199号 | 特殊保护 |
43 | 18 | 英国球房 | 解放北路201号 | 特殊保护 |
上表中的“编号”系天津市公布的五批历史风貌建筑中的编号。
上海的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创办于1846年,系中国第一间现代意义上的饭店。),英文名称(ASTOR HOUSE
HOTEL)同天津的利顺德饭店(The Astor hotel)
利顺德大饭店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99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创建于1863年,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孙中山、美国前总统胡佛等曾在此下榻。该饭店初为平房,1884年扩建为英国古典式三层楼房,是当时英租界最大最高的建筑。1929年增建四层楼房,经多次改造,现两座建筑保存完好。位于街角的三层楼房,建筑造型稳重大方,舒展挺拔,转角处方形角楼强化了竖向构图,外墙装饰丰富且手法简洁,运用了许多古典建筑符号。(见上5图)
原瑞隆洋行天津分行
利华大楼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16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39年,法商永和营造公司工程师穆乐设计,由瑞士籍犹太人李亚溥(1902~?)投资兴建。上2图
金城银行开业于1917年,由中国近代银行家周作民创办,发起人有倪嗣冲、任凤苞、胡笔江等,行名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总行设于天津。金城银行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也是北四行的核心和支柱。其主要业务为存款、放款及投资,自营企业有经营商贸的通成公司、专营公债买卖的丰大号,以及后来成为华北地区华商保险业巨擘的太平洋保险公司。
周作民在上海的寓所位于愚园路1015号,距离我住处仅10分钟路程。
原怡和洋行(上2图)
原新泰兴洋行
麦加利银行(亦称渣打银行)创办于1853年,总行设于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的英国殖民地银行。天津分行开业于1895年,主要业务为定活期存款、汇兑信用证,1954年关闭。该建筑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51-153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26年,由英商赫明与帕尔克因(景明)工程公司设计,二层钢混结构楼房(设有地下室)。建筑主入口由爱奥尼克式巨柱形成开敞柱廊,气势宏伟庄严,建筑整体感很强,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1921年中南银行成立,总行设于上海,银行定名为中南银行,是取中国与南洋华侨合作之意,主营存放款业务。总经理胡笔江考虑到当时政局动荡、外商银行林立,私营银行若想发展,必须要有钞票发行权,于是以创办人黄奕柱南洋华侨的身份申请钞票发行权,经辗转疏通,北洋政府于1921年6月特批中南银行发行钞票,直至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才取消其发行权。拥有了钞票发行权后,胡笔江考虑到动荡的政局会造成对钞票发行行的挤兑,此事一行独立难支,必须与他行联手,方能事半功倍。在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的帮助下,中南银行与金城、大陆、盐业三银行实现了联合经营,经过充分准备,1922年11月,中南钞票首先在天津发行。
原仁记洋行天津分行
汇丰银行创办于1864年,总行设在香港。天津分行1881年开业,为天津第一家外商银行,是天津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银行,获有中国关税、盐税的托管权,享有纸币发行权,决定着天津的外汇市场。1954年撤离。该建筑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82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25年,由英商爱迪克生和达拉斯(同和)工程司设计。钢混结构三层楼房,正面及侧面矗立十二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体现出古罗马柱式的高大雄伟,属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见上2图
华俄道胜银行由法国和俄国银行业发起成立,总行设在彼得堡。天津分行1896年开业,以发行的卢布为主要交易筹码,进行投机买卖,代办中国各种税款,1926年停业。该建筑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21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00年。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墙面饰以黄色面砖。券形窗口、饰有人字型山花的平窗、弧形转角及盔顶,是一座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室内装修讲究,大量精美木饰保存完好。见上2图
原汇丰银行
这八根柯林斯柱式,很是庄重。在上海只有苏州河边的邮政大楼南侧的11根柯林斯柱头可以与之比美。
横滨正金银行创办于1880年,总部设在横滨。天津分行成立于1899年,以经营外汇及存、贷款为主要业务,曾在中国发行钞票。通过贷款、透支,支持日商大量向中国华北输出商品,获得廉价原料,牟取暴利。抗战胜利后,由中国银行接收。该建筑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80号,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26年,由英商爱迪克生和达拉斯(同和)工程司设计。该建筑是三层混合结构楼房,石材墙面,建筑造型稳重华丽,其正立面的8棵科林斯巨柱构成的开敞柱廊强调了对称构图,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上3图
中法工商银行于1923年由原中法实业银行改组而成,为中法合资银行,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设有分行。天津分行1925年开业,1948年停业。该建筑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74至78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始建于1919年,1932至1933年、1936年增建,为四层混合结构楼房,设有地下室,局部五层。建筑主入口设于街角,两侧通廊由沿弧线对称布置的10根科林斯巨柱构成,气势宏伟,造型典雅别致,表现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见上4图
原大清邮政津局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03至111号,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于十九世纪末。大清邮政津局前身为1878建成通邮的天津海关书信馆,1897年改为大清邮政津局。1878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套以蟠龙为图案和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的1分银、3分银和5分银三种面值的大龙邮票。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青砖墙面,并配有精美砖雕,拱形门窗,体现了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砖雕工艺的完美结合。他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大清邮政官局局房。经过了百余年的岁月剥蚀,尤其是经历了唐山大地震,这幢建筑的外檐发生了很大变化,角楼被震损,屋顶女儿墙全部损毁。在2008年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政府对该建筑进行了恢复原貌的整修,重现了昔日风采。见上3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