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五札

标签:
读书杂记 |
分类: 读书 |
听书五札
1.
《心》《门》《后来》《三四郎》《我是猫》《少爷》
以前从没读过夏目漱石,但这个名字还是熟悉的。一直以为他是现当代作家,没想到已是百年前的。
大概因我常听主播凯丰演播的作品,听书平台推荐了他演播的《我是猫》。然后又按作者接连推荐了后几部。
听夏目漱石,完全没有时代隔膜感。《我是猫》我甚至以为是后现代作品。
《心》《门》《后来》《三四郎》几部作品里的主人公品性心理都有一种古典美,但语言、情节毫无隔碍,觉得比周树人先生的还有现代感。
听夏目漱石,也完全没有国别隔膜。他常信笔而至不加定冠地提到中国地名,就像说京都大阪一样自然;孔子等文化先哲及《论语》《菜根谭》等文化经典也随意出现,完全像在中国作家的作品里。才知道,夏目漱石的名字,也有汉学渊源,他原名夏目金之助,“漱石”取自中国史著《晋书》孙楚传:“流不能枕,石不能漱”——漱石自喻,志趣清高。
听夏目漱石,觉得他是个对人生人性悲观的人。不知是否与从小被送养回归后又与亲生父兄感情疏离有关,感到他对亲情几乎是绝望的,好几部作品有叔父侵吞孤儿侄子财产情节。不知是不是有类似经历,夏目漱石笔下的爱情也灰色纠结,《心》《门》《后来》都是爱情悲剧,主人公都深陷无奈插足好友婚恋,因爱背友的道德困境,让人压抑。
夏目漱石对他生活时代的日本尤其知识分子,是很失望的。《我是猫》《少爷》里的知识分子,无论教师学者作家诗人,大多空虚无聊虚伪巧诈。作者的讽刺入木三分。
夏目漱石擅长细腻心理描写,尤其是每部作品里带有作者影子的男主人公,心理矛盾纤毫入微,很是动人。他们违背了道德伦理,却总让读者原谅同情。
夏目漱石作品的情节简单,几乎都是单线浅层发展,但意蕴隽永,无简陋浅薄之病。
夏目漱石的作品明明都比较忧郁,但听着却觉得熨帖,有治愈感。有人评价他“秉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和道义个人主义精神”,得之。
还有一点与夏目漱石无关:作品翻译和主播演播,质量都很高,为原著加分,让听者享受。
(夏目漱石)
2.
《美丽新世界》(英国:阿道司·赫胥黎·1932)
《动物庄园》(英国:乔治·奥威尔·1945);
《1984》(英国:乔治·奥威尔·1949)
这几部书,除了《动物庄园》二三十岁时读过,其他都是第一次具体接触到。《1984》早闻其名,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以为早年读过的《动物庄园》即是“1984”,张冠李戴,误会大矣。
不知平台因什么先推荐了《我们》,然后顺理成章推荐了其他几部。非常感谢这种智能设置,如导航一样,它可使听者少走弯路避免浪费宝贵时间。
这几部都是反乌托邦政治小说的代表作,有的明显有前后承袭关系。
没能力可能也不允许逐篇细评各部,略述浅薄个人感受:
它们既是基于现实批判的讽喻寓言——恐布事件当时正在发生,也是人类未来世界的精准预言——复制事件后来星火蔓迁且至今延烧不绝。
是揭露控诉,也是丧钟警告。
是悲悯怜惜,也是呐喊警醒。
是文学创造,更是政治前瞻。
是历史中的曾经,也是历史中的现在未来。
是西方是东方是死去的是现世的是他他们是你你们是我我们……
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毛骨悚然,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