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2013-03-08 10:07:37)
标签:

丽江

旅游

西遇旅行

云南旅游

尼西黑陶

分类: 旅行
滇西北环线经典人文篇(一)

     还记得2012年红遍中国的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么?第5集《厨房的秘密》里开篇介绍的一个独特器皿——黑陶,还有那个非常质朴美丽的藏族村落——尼西,这次老熊就为大家揭开香格里拉深处的山村独特而神秘的面纱。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从香格里拉出发,沿着214国道往北德钦方向30余公里,国道左边就能俯瞰一个坐落在群山之间的小盆地,盆地上矗立着百来户白色的藏房,与大片的青稞麦地相映成趣,这里就是尼西乡汤堆村。在藏语中,尼是指太阳,西意为出生,尼西的意思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幸福,阳光总是沐浴着这片土地,在这片海拔错落、气候多变的地区,人们守护着上苍赐予的环境生活着:当山上的最后一场雪开始融化,人们将上山寻找虫草,忙碌着将青稞种子撒在土里;第一场雨过后,山上会长出松茸;当枫叶红了,山涧的水流变细之后,人们就开始收青稞、水果、栗子等;当雪山再开始下雪的时候,牦牛就应该从山上回来了。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汤堆村,这里的人们除了日常的耕作和采集外,上苍还赐予他们一种黏土,这种黏土可以经得住烈火的煅烧,汤堆村的人们千百年来就是用这种黏土为周围的藏民提供成型的陶器,在金属尚未被藏人使用之前,这几乎是最奢侈的生活用具,世代传承,已有了近两千年的历史。

      我们走进汤堆村的一个黑陶手工作坊——洛桑恩主的家中,藏家人的热情与纯朴,让我们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了陌生感和不适,洛桑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作坊,用还算流利的汉语跟我们讲述,并演示黑陶的制作过程: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制陶工匠们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一把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木案,和几片木板底座,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选料、加工、烧制都是非常原始的,比如烧制,并不搭建窑炉,而是在天晴无雨的时候,于露天空地上升起一堆篝火,把晒干的泥胚放进火里,烧30~40分钟,烧到器皿像锻造的钢铁一样通红,就“烧熟”了。陶器从火中取出后,被锯末和炭灰覆盖,就变为具有象征图腾的黑色。最后,再用酸奶水和青稞粉混合的液体洗净陶器内部,去除有害物质,黑陶成品就诞生了。

    制作黑陶的原始工具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制作黑陶的工序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制作黑陶的工序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成品的黑陶 (藏八宝)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黑陶是尼西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常见的黑陶制品有酥油茶罐、炭火盆、藏八宝、鸽子壶等,而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形状扁圆的黑陶锅,这跟尼西当地非常有名的一道菜有关,那就是“土锅炖鸡”。尼西的土鸡身材袖珍、味道鲜美,而炖鸡所用的锅,必须是黑陶。黑陶炖土鸡,色相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与交融(探寻尼西黑陶手工作坊)


      洛桑恩主说:在某些藏历节日的时候,在村庄里还能看到迪庆藏区最有名的尼西情舞。这个可遇不可求。
体验千年黑陶手工艺传承的厚重,品尝美食与器皿完美融合的鲜美滋味,这就是尼西带给我们非比寻常的真切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