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519ecc0eg7b8636f4bf61&690
http://s15/mw690/519ecc0egdc0b4d91e0de&690
http://s4/mw690/519ecc0eg7c6787c2a843&690
http://s9/mw690/519ecc0egdc0b4d955398&690
http://s5/mw690/519ecc0egd2c8188199d4&690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经典,演绎经典;美丽,演绎美丽。经典和美丽,演绎永恒。
如花的晓旭演绎了如花的黛玉。
如戏人生。黛玉的一生就如昙花,即使短暂也要绽放;绽放了,芬芳了,了缘了,焚稿自伤,溘然长逝。走得匆匆忙忙,走得又那么缠缠绵绵。春草如茵掩新冢,青山翠绿殁芳龄。从此,一部《红楼梦》就此黯然失色,从此变得颓废无光。
人生如戏,今世有缘。晓旭此生,宛如黛玉转世,再来人间圆梦一场。谁知,跳不出的轮回,让她再一次错爱今生,她呕心沥血演绎了红楼,就似黛玉呕心沥血演绎爱情一样。二人都是在人生最芳华无限之时,悄悄离去。只是,黛玉是生病失恋,带着恨带着怨带着愁伤而死,晓旭是淡然入佛门清净,带着淡带着净带着悟,释然尘缘,放下所有地静静离开。黛玉在伤了身伤了心后,期盼团圆之时含恨而去;晓旭是病了身净了心后,得到圆满之后冥冥而去。前世今生这样相反的选择,若无曾经已注定,怎能有晓旭似黛玉了然尘世般的静静离开?她仿佛告诉人们:前生有缘此生了愿,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圆满了。
不妨从二人临终前的话语,来揭秘:
黛玉:“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晓旭:“……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神秘天际的无尽遐想。……我终于回家了!”
黛玉:“宝玉、宝玉,你好……。”
晓旭:“妈妈、姥姥、姥爷……。”
黛玉想家了,一个孤孤零零的灵魂,最后想归属于家园,而她的家在哪里,又怎能回去?今生的晓旭却知道,走进了佛门就找到了归宿,永不离弃。黛玉干干净净的身子表白了她肉体的纯洁,晓旭清清静静的诵经表白了灵魂的纯洁。黛玉给世间留下的是无限的悲凄、揣度、怨恨与遐想,谁也不甘心她就这样离去;晓旭给世间留下的是无限的悲伤、惋惜、留恋和感悟,谁都不甘心她就这样离去。于是,就有了前世今生如此惊人相似的临终呼唤:“……。”
黛玉到底想要和宝玉说什么?是怨,是恨,是怪,是爱,是相约,是道别。——宝玉没有梦见死后的黛玉,她真的放下了。晓旭到底想要和家人说什么?是恋,是失,是悟,是诚,是了然,是道别。
再看看两人去后的情形:
宝玉:“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了,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是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间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
H-T:……给父母跪下,说是自己在陈晓旭出家后也会出家的。陈晓旭的婆婆又一次晕了过去,……媳妇没了,现在连儿子都没了,她婆婆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
黛玉死后,宝玉用皈依佛门来了却尘世烦恼与红尘幽怨;晓旭病后,用皈依佛门来虔诚修行与世隔绝。前生有缘无以圆,今生有幸方修行。
——这是巧合吗?
世间事情,冥冥之中就有种超乎寻常的默契。
也许,你还会记得,陈晓旭的最后名字的由来吧。
陈晓旭的父亲曾叹气说:晓旭就是林黛玉的命。
她生下来的时候他曾经找人算命取名字,开始叫陈枼(应该是草字头下面一个“也”)芬。拿着这个名字,陈强回到单位问一个懂易经的同事,问他这个“枼”怎么读,同事说这个字儿读“也”,字典里面没有,但南方有这个植物,是一种有着淡淡香味的草类植物;还说这个名字不好,会是林黛玉的命。
陈强也觉得林黛玉的命不好,还有芬字儿也土,想到女儿是早晨出生的,所以就取名陈晓旭;没有想到还是没有逃出早早离开人世的命,这么早就离开了人世!
这世间,这些是宿命吗?
——为陈晓旭5.13祭日而作。
http://news.sznews.com/content/images/site3/20070519/0096288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