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4)奔丧
(2010-09-25 23:16:02)
标签:
文化 |
跪跪拜拜的这么一大阵,头也有点晕了,但是我还在关心下一步该女婿端灵牌的人选是谁。姐姐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要想的开,一个晚上跪呀拜的,你以为是轻松的活啊?算了吧!就让妹夫去做吧!今晚的事多呢,他最小,承受得住。”
我抬目张眼,问:“给妹夫······”
“是的,就让他做吧!你就别在为难自己了。”
也是的,也许姐姐说的对,凡事别太叫劲了,你就是一条牛,就不一定非要去拉耕田耙地,出力的地方多呢!
还没吃晚饭,晚上的祭事就开始了!
第一件事就是亡人要过“奈何桥。”在下堂屋进门的地方,摆上两张大的八仙桌,用一块六尺来长的白布连着,两头用用石头什么的固定在桌子上,形成一道白色的桥。孝子们一圈的跪在离桌子不远的地方。道士在一蹦一跳的扭着“秧歌”。妹夫端着灵牌在道士的摆布下,或左或右的转着圈圈,一会儿跪下,一会儿又在磕头。道士摇着招魂幡,领着孝子们在引着亡人的阴魂走过一道道的关卡,左转右转,左拐右拐,最后来到了奈何桥下,不过不要着急,要与亡魂洗涤干净。于是在桥的右边放了一把太师椅子,椅子上面放一个脸盆,一条毛巾。旁边有一个人在椅子上面撑着一把黑油伞,还不时的转动转动,已表明那里应该有灵魂在。
道士煞有介事的给亡魂洗濯着,他拿出毛巾,装着是拧水,做得很熟练,很老到。装模作样的擦脸,洗手,还洗脚。最后,拿出叔叔穿过的一件白色的内衣,也在“水”里洗干净,最后把衣服披在堂弟的身上。寓意是爸爸走了,家里的事就交给了堂弟了,这是一种承前启后的交接,有保佑子孙的内涵,也有把一个男人的责任,一个家的责任,交给了下一代的内涵。
在这时候,要来点热闹的,就是打彩了。道士们在上,孝子跪在前面。道士们代表亡魂开言了:“要过桥了,亲人们就打发些吧!在那边要钱的地方还多呢!”
于是一道士就拿着原先登在墙壁上的名字,按到长幼大小一个个的点名,点到谁,谁就得跪在他们的面前发钱。十元为底线。
首当其冲给点名的亡者的儿子,他是不会说啥的,一把就抓出一张大团结。道士们喜上眉头,接着请下一位。下一位是我大姐,大姐有点爱热闹,她先拿出十元,道士们不答应,道士不答应你就一直要跪着,你再有本事,在这时候也是一只被拴的羊,绳子在道士手上牵着。道士与大姐磨起来了,旁边的人也在撺掇。“加一点啊,十元太少了!”
“不加!我只有十元钱!”大姐雪压青松不弯腰。
“不加,那就不要你起来了。”
“不起来就不起来,我就跪倒天亮了,下面的钱你们也不要了吧!”
“加啊!”|
“加······”
无论你怎样的磨,大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大嫂在后面说,给吧,这是孝心钱,还加十元吧!
大姐说没有钱了。
大嫂说,我借你十元吧!
大嫂就借十元钱给大姐,总算完事了。
道士们为了钱也真的有耐心,一个个的到处去找,最后,他们总算凑齐了大约三百来元钱,时间也不早了,还有下一个内容呢!打彩的事告了一个段落。
做完了这一切,就是过奈何桥了,在那块白布上,放着一块织布的梁,梁上面放着刚刚“洗”干净的鞋,桥的两边站着女婿和女儿,一人一只手抓着梁慢慢的往前移动,那把伞一直高高的举在“桥”的在上面。亡魂过桥是要亲人哭喊的。要喊亡者的名字。我们不会喊,就把小姑妈请来喊。妹夫与大姐一人端住梁的一端,一行孝子男左女右行走在桌子的两边,往上面堂屋走去。
姑姑在伤心的哭喊着:“哥也!你来过桥罗!你到了那边就不要寂寞了,那边也有很多的人陪着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