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柳轩轩
杨柳轩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3
  • 关注人气:5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育儿书《让孩子心灵强大》有感

(2009-06-17 14:06:32)
标签:

杨柳轩轩

让孩子心灵强大

亲子

教育

杂谈

分类: 亲子阅读

 让孩子心灵强大

作者:鲁稚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当当网在线读书网址链接:http://read.dangdang.com/book_3677

在当当网在线读书很快就看完了,特意摘录一些对我有所启发的来共同分享。

 

1、人生永远都有两个机会!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向两个方面发展,都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即使最差的结果中也会蕴藏着希望,就如同最好的选择也可能带来灾难一样。用中国古老的哲学来解释,就是无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活中,我们许多的忧虑实际上都是庸人自扰。世界就是无常,没有定论,你用好的眼光去看,那就是好的,用坏的眼光去看,就是坏的。所以,让我们告诉孩子,任何事情都不值得你垂头丧气,把最坏的结果考虑清楚,假如你连最坏的结果都能承受,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把你压垮的呢?

 

2、不要用金钱收买孩子

 

用金钱收买孩子,是一种胜算很小的策略。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激励机制,它将金钱设置为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所能提供的动力是非常有限的。

  且不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也绝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物质奖励都是可有可无的,一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宁肯放弃。所以,某些看起来生效了的物质激励,实际上只是巧合,只产生了很小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在动力,孩子所取得的那个成绩,和奖励没有多大关系,有没有那个奖励,成绩也会相差无几。

  “得到一笔钱”,这只是一个短期目标,金钱刺激也就只能是一个短期激励,学习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在这项旷日持久的活动中,金钱的刺激会很快失效,学习又会很快回到常态之中。

  学习成绩并非可以随意提高,再大的悬赏,没有能力的支撑,目标也无法达成。在奖励面前,孩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达不成,还是只有放弃。放弃得多了,不仅斗志没有激起,反而产生挫败感,越发不自信,越发没有上进心。

 

3、给孩子足够的赞扬

  所谓游戏成瘾,其形成机制是游戏刺激了人大脑中与奖励和上瘾感觉相关的回路,游戏上瘾其实就是获得奖励上瘾。由此看来,假如在现实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奖励,假如能对现实中的奖励上瘾,孩子不是就能获得与玩游戏一样的动力了吗?事实上,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了足够的奖励,就是因为对奖励上瘾,才会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

 

4、让孩子不因父母而自卑

 

家庭,不仅给孩子提供生存的保障,还给孩子提供一种价值感,因为孩子本身的弱小,他自己还没有进入社会,因而他的社会价值,他的社会地位,往往就只能通过家庭来体现。孩子和家庭是一体的,拥有受人尊敬的父母,他自己也能感到安全和自信。

所以,大人首先要自重,要自强,要努力地提升自己,去获得社会的敬重,也获得孩子的敬重。像语言粗俗,衣着邋遢,随地吐痰,这样一些事,你千万不要认为是小事,这很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让他觉得很没面子。

 

5、让孩子自己做主

  不看孩子的日记,不查他的聊天记录,不偷听电话等等,这些方面对孩子的尊重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但在一些小事上尊重孩子,譬如不随便动孩子的东西,这反而容易犯。所以,儿子的房间,他的书桌,他的抽屉,他的窗台,他的墙壁,他那些乱七八糟的、属于一个十来岁男生所拥有的各种玩意儿,乱也好,脏也罢,在他的房间里,就是他自己的事,我不会去替他整理,也不会责怪它太乱。我只不过会提醒他收拾一下,而即使我不提醒,实在乱得不成样子的时候,他自己也会发现确实该收拾了。但是某些地方,譬如客厅、饭厅,他爸会管得比较严格,因为这是家庭的公共空间,就不仅是个人的事了。“自由”和“规矩”总是相互制约着,有一个合适的度就好。

  他的地盘,就让他自己做主吧!如果你一方面希望他在生活中是自信的,自主的,一方面却在家庭生活中剥夺他自主的权利,那他的独立性又如何能够健康地发展起来呢?将来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批评他的依赖,指责他太软弱?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都是相互的,你尊重他(其中就包括了他本人、他的空间、他的物品、他的朋友等等),也是让他学会尊重你,尊重别人。我们可以指导、提醒,却不可替代,不可强迫,自尊是自主的基础,被尊重、被信赖的,才有人格上的自信和强大。要尊重孩子的偶像,善待孩子的朋友,这是你尊重孩子的表现。要关心孩子在他那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他已经是一个社会人,他交往的对象不仅是父母和老师,他有自己的圈子,他对同伴的评价非常看重。孩子的偶像,你可以不崇拜,他的朋友,你也可以不喜欢,但都不要去嘲讽,去贬低。厚道一些,善良一些,孩子心里是有数的,你对他的朋友好,就是给他面子,他会心存感激,也会从中学到一种态度,有助于他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本书个人觉得还不错,虽有些泛泛而谈。看了一遍有些再深化了,确认自己有些方面做得好,有些作得不够,还需要加强。虽然没有那种让人反省与顿悟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新的教育理念,只是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读来倒特别亲切与随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