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寿公司水样组织的基因

(2018-04-29 08:47:58)
标签:

杂谈

长寿公司水样组织的基因

原创 2018-04-29 姚斌 一只花蛤的价值投资


2018年4月24日    文/姚斌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长寿公司:商业“竞争风暴”中的生存方式》这本书,但是一直到最近才读上。这本书的一个主题就在于阐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家公司如果要生存,就要为发展而管理,而不是为利润而管理。其作者阿里·德赫斯原先并非一位企业管理学家。在此之前,他在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工作了38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德赫斯发现,一家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是40到50年。1970年跻身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之列的跨国公司,到1982年有1/3销声匿迹了——不是被兼并就是被四分五裂了。在许多国家,40%的新建公司存活不到10年便夭折了。在日本与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平均寿命只有12.5年。但是,德赫斯也发现有许多公司寿命超过了200年。不过这样的公司屈指可数,寥若辰星。

德赫斯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寻找到成功存活下来的公司四个共同的关键因素:①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②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③宽容;④财政比较保守。这四个共同的因素可以解释那些成功地生存下来的公司的原因。或许有人(包括我在内)会产生强烈的质疑:那么,那些衰亡了的公司就不同时拥有这四个因素了吗?假如哪些衰亡了的公司同时也拥有这四个因素,但最终却衰亡了,那么这个归纳可能就有问题了。德赫斯对此也坦诚,他的样本太小,四个因素只体现了一种统计的相关性,因此这个结论值得怀疑。不过,德赫斯以《基业长青》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最终他将这四个因素合在一起,描述了高度成功的公司——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长期能够生存的公司,其原因之一就是经理们的应变能力很强。德赫斯相信,长寿公司的这四个因素并非最后的答案,它只代表一个开端。因此,这四个因素只是为《长寿公司》这本书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德赫斯在这本书中的一个突出主题,就是将生物进化理论引入企业进行研究。德赫斯认为,所有公司都表现出生命体的行为与某些特征。所有的公司都要创新。所有的公司无论是否明确讲出,都有决定其内在相关的认同感。所有公司都与其他实体建立关系,所有公司都要成长、发展和死亡。一个公司是否真的在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有生命也许不重要,“长寿公司”这个词是否仅是一个实用的比喻也不重要。把公司当成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提高它们到生命周期的第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长寿公司的成长首先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发挥出它的潜能,使之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

1、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

在德赫斯的体系里,只有两种公司,一是经济型公司,一是生命型公司。经济型公司的经营目的是纯粹“经济”的。经营这样的公司主要是为了利润。整个公司看起来就是一部机器,其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一小群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创造财富。而生命型公司是围绕着使自己永远作为发展的公司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这样的公司有如河流般奔流不息的生命,河流存在的时间比任何一滴组成它们的水滴的寿命都要长。这样的公司被德赫斯称为“河流型公司”。

河流型公司能够成功地保存自身的企业个性。大多数公司在经营生涯中至少曾有一次预测到变化的必要。当它们感受到环境改变时,就开始考虑应变。通常情况下,这产生于一次危机,加上来自商业环境的新威胁——新的竞争对手、贸易限制、市场转移或者是竞争性技术。长盛不衰的公司,会对公司内部结构从根本上不断调整,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化险为夷的本能。德赫斯将河流型公司视为一个生命体。生命体不会被动地受制于环境。具有这样的公司具有自己的人格特征:①受目标驱使;②具有自我意识;③向外界开放;④具有一定的存活期。

2、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河流型公司对外部世界是开放的,但同时又保持凝聚力,而凝聚力与变化性又同时存在。它们有些共同的价值观,有一种归属感,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保护整个企业的业务。它们在招收雇员时很有选择性。如同河流中的水,团体中的成员也是不断变化的。假如组织中成员的价值体系与公司的价值观明显不协调时,他们就必须退出。河流型公司很注意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使公司保持活力。而经济型公司只招募合适的人为公司的资产服务。在河流型公司的任何一个时期,每个位置上都会有至少三代人准备着互相接替。其员工在企业内部似乎不经常流动,但是连贯就暗示着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一步步被引导向前,这一过程的目标是使他们不断成长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强调员工的发展还意味着必须有可靠的方法去评估他们的潜力和表现,不是去训导他们,而是去了解如何发展他们。河流型公司没有强制性纪律,它们依靠的是一种暗示的成员契约。没有这种暗示契约,就没有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没有了持续不断性,团体和每个成员间就没有信任存在。没有了相互信任,就没有了凝聚力,因而河流型公司也就不复存在。如果一家河流型公司开始解雇员工,完全不顾破坏暗示的公司契约,那么这就是个信号。这家河流型公司正努力转变为一个“水坑”,即它正被变成一个经济型公司。建立一个河流型公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如果一个河流型公司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那么可能不消12个月就要被毁灭了。这三个步骤是:①宣布公司的利润不够大;②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减少包括董事会在内所有资本开支以达到目标;③实施这个计划。这样的案例就曾经发生在1986年的埃克森石油公司身上。

3、宽容

能够长期生存下来的公司也是宽容型公司。宽容性的问题是公司生态系统观念的基本问题。生态系统不仅涉及到公司与其环境的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它也涉及到公司与其内部人员的关系,包括个人成员、附属公司以及分支机构。宽容型公司内部各种生活方式赋予了公司承受压力和灾难的弹性。因为极具宽容性,河流型公司允许脱离常轨,允许“边缘事件”的发生,允许核心事业之外的活动的发生。他们不执意把和生意有关与否作为判断新生意可能性的评判标准,也不执意控制公司向多元化的转化。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每一家公司都经历深刻的适应阶段。像杜邦、三井、托拉斯这样的公司,比其他企业更易于适应环境,这是因为他们采取了宽容的政策。

这样的公司尤其擅长于边缘地带的活动:小型的、看似离谱的生意,可能在其他企业会成为被剪掉的玫瑰花蕾,但在这些公司却能得到了足够的资源并慢慢发展,直到公司需要它们作为事业的起点。有意识地将多元化政策引进生产线——甚至不惜将导致短期利益为代价——并允许边缘地带中有类似的活动进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代代相传下去的生存机会。这些机制具有很高的宽容性,而有宽容性的机制才有利于生存。一般人认为多元化政策是危险的路线,但从历史上看,由于宽容而采取的多元性政策比硬性规定的多元化政策有更好的发展轨迹。实际上,对边缘活动的宽容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战略。成功的公司不循规蹈矩,是因为他们已在内部为自己培养了大量潜在的多元化因素。在宽容与不宽容之间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生态学的问题,通过维持内部一定的多元化水平,这个生命型公司就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因为它已经足够有效应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力量。

4、财政保守

有一家名叫巴里恩(BARING)集团的公司在几十年中投资成立了约200个新公司,但其中只有40家公司发展成为能维持并盈利的公司。在余下的160家公司中,20家完全破产,剩下的140家面临着三种可怕的厄运:或被其他大公司吞并,或被其他竞争对手合并,或倒退为一小群经营者的永久家业。绝大多数失败的公司都极大程度上依赖短期债务,而成功的公司更少借债或从未借债,总是通过借债求得发展的公司十分危险,显著的短期成效是以长期健康作为交换代价的。因此,一家公司的兴衰取决于经营者如何支配运用它的财力:包括财务、信息与金钱,财政状况将决定生命型公司的成长和进化,财务保守是一家公司在其成熟时期的生存希望的首要条件。

对拥有长寿经验的研究显示,生命型公司都采取财政上的保守原则,并且拥有一批对公司忠心耿耿的员工,在管理中保持对周围环境理解而敏感的态度。公司的一切,包括它的具体业务、资产、决策及行动,都仅是公司生存的运用形式。它们中间没有一项构成公司存在的目的。为了公司的生存,能够在正在从事的业务上出色的发挥作用。公司的终极目标当然要致力于其具体业务并获得利润,但这个终极目标是发掘其自身潜力以使公司能在一个进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比如,壳牌集团的生存,并不是为了生产石油,而是以生产石油获得壳牌的存在。对公司过于狭隘的定义会危机公司的生命。为了长期生存,公司不能用它当前所经营的内容来限定自己。就像壳牌公司一样,它可以多次改变业务的内容。公司为了生存必须扩大选择面,有时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必须进行再投资,而不能急于归还股本。有活力的公司不能用经济术语来定义,而应从自身进化的方面来考虑:是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包括所有与它有契约关系的人,这两者是相互一致的。

5、进化到尽可能的最佳状态

生态学是一个研究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德赫斯注意到了艾伦·威尔森。威尔森是一位动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他研究的方向是各个物种基因的原子中的“基因时钟”。他认为,基因物质的原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以惊人的频率发生变化,甚至那些解剖结构进化速度异常的物种也是如此。通过基因物质的生物化学分析,我们可以用生物在进化到现在现有的状态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基因“钟点”来衡量各个物种。基因始终在一生物体,甚至在细菌体内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如果一个物种结构内的基因时钟的钟点数越多,它的进化程度就越高。用这种方法建立一个全球物种进化表格,就能弄清楚哪个物种进化程度最高。进化程度最高的当然是人类,其次是鸣禽,它们的解剖结构进化得非常迅速。按照原子钟点数来衡量某一种物种进化得更快是因为它们显示出一种特殊的行为:①革新,能创造出新的技巧以使自己用新的方式利用环境;②社会传播,个体技巧可以通过一种确立下来的程序向整个群体传播;③运动性,有能力四处活动,群集一处或是成群的活动,而不是在互相隔绝的领域中原地不动。

威尔森以山雀能够学会刺穿牛奶瓶的铝箔封口为例,发现了学习得更快,生存的机会得到了提高,进化得也更快的规律。德赫斯将“特殊行为”引入企业,发现河流型公司也就是生命型公司同样具有这三个特殊行为。比如,它们会采取通过自我更新以达到不断进化。其基本手段就是把公司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而且,大多数善于创新的公司都是在集体的领导下运作。与个人相比,集体具有更大的学习潜能。事实上,在大多数机构较复杂的公司里,大多数决策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果。这也充分说明了生态学本身就是通过积累学习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学习现象经常发生,生物根据周围环境的改变调整自己的判断。能在动荡不安的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的生物是那些能够根据环境的改变采取新的判断的生物。而在泰勒主义的“科学管理”下,由于公司被简化成机器,管理者成为管理机器的人,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公司的成功是指它进化到尽可能最佳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实现过程中,这就是长寿公司的基因。

河流型公司或生命型公司,如同陈春花教授所说的“水样组织”,这样的组织兼具灵活性和坚韧性。能够投资到长寿公司或水样组织是长期投资者的一种理想,正如德赫斯引用柯林斯和伯拉斯的研究成果:理想型公司惊人地长寿,理想型公司于1926年1月1日的1美元的股票投资,经过所有股息的再投资,到今天将增长到6356美元,是一般实际情况的15倍。投资者如果要做到理想的投资,那么就要研究具有长寿基因的公司,这对于长期投资者尤其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