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一些朋友询问应该购买什么股票,我也总是反问他们准备持有多久。回想2008年底以来,当初跟随我买入招商银行、伟星股份一些股票的人,而今他们还持否?基本上没有了。不是因为上涨卖掉了,就是因为被市场吓跑了。因此有时我想,对于这些人而言,并不在于股票的品质——只要不是太差,而是在于投资的境界。但是,当我在评判别人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去年九月,我在持有片仔癀10个月后,在30元左右的价位把它卖掉,原因是我认为它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它的实际价值。可能是我太聪明了吧,现在片仔癀可是40元啊。或许是我的判断有误,或许是市场的行为,或许是自己太愚蠢的缘故,有谁知道?
前天看到一篇题为《价值投资杂想》的文章,我又很欣慰。这篇文章说,“当然你或许还有这些:价值投资者时常陷于尴尬的境地,因为他们总是买入太早,而卖出也太早,所以他们不是最有智慧的人。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价值投资者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当市场下跌时,他们终于发现了扣扳机的机会,也就是说找到了足够的安全边际,他们射出了子弹,但是不理性的市场还在下跌,并且整个的社会舆论也宣扬不应该进行投资,而应该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股市,这时每一个进入市场的人都会被看做赌徒或者缺乏智慧的人,所以价值投资者会很尴尬很孤独,如果不坚定的人很容易随波逐流,放弃了内心正确的选择。另外,别人看起来自己聪明还是蠢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目标,被别人看起来很聪明就会让人很高兴,不管事实上是怎样的。很多人也这样做,他们会说,这个人很有智慧,因为他看起来很聪明,而不是它实际上很有智慧而追随。事实上我还从没见到一个价值投资者宣扬自己有多聪明,自己比别人多厉害,这也许是但斌说的那样:投资是求自己战胜自己,是求内在。我坚持认为,只有一个人认同自己同别人拥有一样的智慧,并不比别人聪明的、谦逊的人才能做价值投资。”
确实,在我看来,投资需要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