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天鹅”现象的讨论
(2008-10-30 16:25:14)
标签:
基金股票价值投资博友雷曼美国 |
分类: 投资人生 |
(最近一些日子,我与一位博友通过“纸条”在讨论“黑天鹅”现象。现在我将之摘录出来。)
2008年10月27日,提出问题
博友说:“看了黑天鹅后,我最近以来我一直在反思!我发现我们的知识体系有问题.因为叙述谬误,我们不可能知道事实真相,也不可能知道企业的一切,放大了我们的风险,我一直在想什么是价值投资,是持股不动吗?还有最近的金融风暴,几十年建立起的金融体系,几个月就崩塌了。”
我的答复:“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把股票当作自己的公司一样来经营,如果‘公司’经营良好,又何必是10年?但是如果经营的一塌糊涂,我们还能继续长期持有吗?请您读我的一篇刘元生持有万科的文章吧。
(对于崩塌了的金融体系,造成股价的大幅下跌,)我认为很正常,如果股价大幅下跌,刚好提供给我们一个买入的良机,这就是所谓的千载难逢。”
2008年10月29日,继续讨论
博友说:“我也想成为刘元生,我也想成为巴菲特,我也想找到十年十倍,十年百倍的股票,问题是我们的认知体系和理论体系本身就有问题,我们还要坚持吗?
我一直在关注但总的博客,他还包括一些价值者的博客,都没有提到三鹿集团,雷曼兄弟的案例.都在研究成功的案例, 如果三鹿集团有A股,在发生毒奶粉事件之前,如果你去做调研,你去看他的财务报表,你能得出它经营得不好或者有什么风险的结论吗?
雷曼兄弟还有另外几个世界级的投行都出现了危机,只是雷曼兄弟破产了,这些投行都是管理风险的企业,有多少世界级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基金经理为它们工作,难道我们就比他们聪明吗?我们不会犯他们的错误吗?是我们的认知体系和理论体系本身就有问题!”
我的答复:“我不认为我们的认知体系和理论体系有什么差错,比如我们并不是不知道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理论普遍性和适用性很广泛,并非离开了美国本土就无法运用,因为把股票视为企业地经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幸好我们买入的股票有报价,如果没有报价,你还想抛售吗。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人性中的一些东西。
三鹿事件不但反映了我们企业家道德的缺失,也反映了我们监管体系的不力。三鹿事件并非偶然性,伊利、蒙牛、光明同样也出现这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的恶性竞争。所以对于恶性竞争的行业我从来不碰,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避开风险。
次贷危机已充分表现了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如果出现政策上的失误,监管上有漏洞,一样会出大问题的。至于基金经理,我从来不认为他们会高明到那里,一是基金经营模式有问题,二是基金的行为更多像旅鼠。智商高并不代表他就能够打败市场,巴菲特早就说过,投资并非是智商160打败120的游戏。所以这也不是认知体系和理论体系的问题。
至于黑天鹅现象,我在5月25日的博文《股票市场是由黑天鹅统治的》就写道:未来永远是不明朗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应对这种不可知的未来-黑天鹅。价值投资者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应对黑天鹅唯一的策略就是,投资于业绩优秀的公司,在一个好的时机中买入,追求稳定获利,避免因推测未来的市场走势而造成的诚惶诚恐。
一家企业的成功固然可能要靠运气,但是它总不能一直走运吧。难道那么多企业的成功都靠运气?要成为伟大的企业还是有章可循的,您可以看我的《一生追求高瞻远瞩公司》一文(5月9日写的),那篇文章是我读《基业长青》的笔记。”
博友说:“我想说的是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不是在找谁的原因,也不是说价值投资理论不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很广泛,并非离开了美国本土就无法运用,只是说我们容易犯错。
当初我也这样想追求高瞻远瞩公司!但你能告诉我如何从有限的已知推测无限的未知.业绩优秀的公司就不会出现黑天鹅吗?如果出现那就是一个大的黑天鹅.我申明我不是说不买业绩优秀的公司.我是在说风险.我们的判断可能会出错。
你总能为你的观点找到证据,我也能我的观点找到证据,但有些哲学问题必须弄明白! ”
我的答复:“你永远不可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可能知道。但不能因为不知道就不去买股票,除非你不投资了。即使优秀的公司也可能出现黑天鹅,这也并不奇怪,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控制风险。一般来说,一家企业有比较长的历史记录,比如百年老店,我们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而如果不是这样的公司,则很难说。
既然是投资,如何没风险。正因为投资有风险,我们才要非常慎重。你所说风险问题、判断失误,我并非没有想到。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一家公司,熟悉一家公司,知道它的的行业特性,公司前景,盈利模式,则肯定会最大程度地减小风险。”
(尚未讨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