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经理齐声说“NO”
(2008-10-21 17:42:42)
标签:
股票基金经理经济形势巴菲特 |
分类: 伯克希尔 |
当沃伦·巴菲特说买股,基金经理却齐声说“NO”时,我们认为这正好强烈凸现两者投资哲学和思维方式巨大的差异性。
巴菲特认为美国股市在未来不会“坠入深渊”,因此他看好股市,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我们知道,“不担心经济形势”是价值投资最基本策略及原则之一。巴菲特一直认为人们无需担心经济形势,因为经济原本就有通货膨胀的倾向。许多投资者会以一个经济上的假设作为起点,然后试图在完美的设计中选择股票配合之,巴菲特认为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1)没有人能够具备预测经济的能力,同样对股票市场也无预测的能力。(2)如果有人选择的股票会在某一个特定的经济形势中获利,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投机。
巴菲特说,“我不能预测股市的短期行情。我对股市在一个月甚至一年之后是会涨还是跌完全没有把握。”因此重要的是,不在乎你是否能够正确预测经济形势,而在于你的选择的股票在下一波经济景气如何来决定投资回报。正因为如此,在任何经济形势中都有机会获利的企业的股票才会成为巴菲特的首选。虽然衰退中的经济可能影响毛利率,但从整体上看,巴菲特的投资公司还是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这就是巴菲特不做“经济分析师”而要做“企业分析家”的真正原因。不仅如此,巴菲特还明确告诫我们:“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什么经济形势,去看每日股票的涨跌,你花的时间越多,你就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混乱并难以自拔。”但是最近一年来,热衷于分析经济形势的人似乎明显多了起来。其实,当我们看到一些价值投资者连篇累牍的经济分析文章,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测他很可能是误入歧途了。
至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中大部分的想法显然与旅鼠式的行为更相似。巴菲特很早就迷惑,华尔街那么多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者,一到市场上其行为就变得既不合逻辑,又缺乏理性。巴菲特说,大多数基金无法超越主要指数,并非是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决策的过程造成的。在决策过程中,往往由一群人共同作出重要决定,希望他们的投资组合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如果一条反传统的决策收到良好的效益,别人会拍拍他们的背;可是如果效益很差,他们就会被解雇”,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由于两者在投资哲学和思维方式上南辕北辙,所以当沃伦·巴菲特说买股,基金经理却齐声说“NO”就是很正常的,而且预计今后这种现象将依然存在,因为前者总是把股市当作投资工具,而后者总是把股票当作投机手段。不过在我们看来,作为个体投资者如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收益,就必须愿意与大众背道而驰,并且同时必须不参与旅鼠式的自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