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少年·半支烟
文/姜玖赤
烟草自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自初二开始抽第一口烟,距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烟草到底如何传入中国的我不了解,而我当时为何吸烟,记忆里的片段却开始渐渐的模糊起来。
大部分人吸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一部分是因为好奇,一部分是因为装酷,还有一部分纯属是闲的无聊罢了,真正为了吸烟而去吸烟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反正我是没有见过的。而我为何去吸烟,我早已忘了原因。
记得当时正是青春年少,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后来这句话,从初一到高中毕业,始终是这样说,那时我就觉得,我们这太阳升的可够慢的,六年硬是原地踏步了。十三、四岁,我开始慢慢的了解这个世界,懂得了欣赏、辨别美好的事物,并对此形成了一套标准。那时候书桌里除了书本外,还有比较简单的美容工具,小镜子、梳子。
我们班上有两个胖子,一个又矮又胖,不过白白净净的,一个又高又胖,浑身黑毛,还长的特成熟,不知道的看见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还以为是听课的老师。就是这两个胖子,手把手的教会了我吸烟,让我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烟民。
那时我们一到课间的时候就勾肩搭背的直奔厕所,在那里,白胖子和黑胖子就拿出粮食(烟)递给他们的小弟(我是刚入此道的),他们的烟都是从家里老爸那偷出来的,黑胖子的父亲是杀猪的,所以他拿的烟总是有一股猪毛烧焦的味道,白胖子的父亲是给一家国企厂长开车的,他拿的烟比较冲,熏得我们直咳嗽。我们叼着烟卷,在厕所里吞云吐雾,有一种突然长大的感觉,那些进来方便的小同学们看到我们的眼光是敬畏的,我们的眼光是蔑视的、是高高在上的,这是我头一次感觉到吸烟的好处,有一种“一烟在手,江山我有”感觉。烟盒上标识的“吸烟有害健康”几个字,自动被我们忽略了。因为,我们谁也没见过吸烟怎样危害健康,对于看不到的结果,我们谁也不当他是结果。老师对我们的行为是严厉打击的,被老师堵在厕所几次后,我们几个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吸一口烟换一个地方才是上策,只要不被老师抓住现形,我们总有借口为自己喊冤。从此我们几个的足迹遍布了学校的所有犄角旮旯,形迹神出鬼没。直到我们从厕所走出去,才发现,原来学生烟民大有人在。我们几个被淹没在烟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以烟会友,我们因此认识了很多人。
那时的女生,也正是情窦初开,春心欲动的年纪,打心底里喜欢那些具有男人味儿的男人。可是到底男人味儿到底是什么味,估计到现在她们也不太清楚,不过那时她们统一的认为,我那身烟油味就是男人味儿,为此我沾沾自喜了好几个礼拜。这些无疑让我在吸烟事业的革命道路上越走越远。我记得那时还为烟做了一首诗给我同桌看,顺便说一句,我那同桌是个女的,一双大眼睛,长得挺可爱,剩下的我就不再详细说了,大家都懂的。记得诗里其中的几句是这样写:
一圈圈消散
一点点变淡
寂静的黑夜中
生命之火在一闪一闪的燃
把自己的躯体慢慢变短
然后
化作一道流星的抛物线
当时,在黑板上写完这首诗,我非常潇洒把手里的烟头弹进了同桌的书包里(谁让她的座位靠近垃圾桶呢),当时她正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她在书包里找了半天才找到那个烟头,不过同时也找到了一个烧焦的黑洞,她为此大哭一场,从此不再理我,并要求老师调座,理由是受不了我一身的怪味。我们的故事也就没有再拍续集。
中学的时候在白岩松的书看到一张图片,他站在自由女神像的旁边,自由女神高举着火炬,他高举着一只烟,很搞笑。不过我却觉得,他大有鼓动未吸烟者去吸烟的动机。
如今年少轻狂的日子已经远去,看着镜子里更加稳重成熟的自己,回忆那些与烟有关的日子,稍微有点感慨,回到电脑前用不多的文字来记录这有些模糊的记忆,写完后发现,少年已不在,烟却还有半支。
而我,仅仅是用以上的这些文字,记录自己那些已经模糊的但与烟相关的日子、相关的朋友,免得这段记忆从此被淡忘。在此,也敬告阅读我文章的朋友们,吸烟——有害健康。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