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盂兰节积德行善传统祈福福德佛教释迦牟尼孔子文化 |
分类: 佛●道 |
盂兰节并非中国本土诞生的节日,而是随佛教印度传入中土带来的。其起源和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莲尊者有关。戏曲中的“目莲救母”,主人公正是目犍莲。佛教的禅定修为可以产生神通,木莲尊者随释尊修行,已经获得了很高的神通力,具有宿命通、天眼通、神足通等发力,当他以天眼观看低于的痛苦境况,见到自己前世的母亲,正因过去所作的种种恶业而受苦报,他心中实在不忍,便向释尊求问解救母亲的方法。
释尊的开示,就是属于大乘佛法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的施食法。六道轮回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域道。在饿鬼道中,那些因恶业而坠于此道的众生,成了饿鬼,便要在他们生存的境界中,长久承受饥渴之苦。饿鬼并不是中国传统观念的鬼,当中有所不同个。鬼是人死为鬼,是灵魂,饿鬼则是灵魂转世后所在的一个形式,人死并不一定会转世成饿鬼,正如目莲前世的母亲,死后入地狱道而非饿鬼道那样。
在饿鬼道中,共分有三种鬼,分别是无财鬼、少财鬼、多财鬼。多财鬼有享用人间祭祀物,有取用人间遗失之物,有得享天福的,如夜叉、罗刹等。少财鬼有称为“针毛”的,有称为“臭毛”的,还有人称为瘿的,这是依其身体特征命名,其特色是遇到食物时,这些食物就化成如脓血之类的不净物,或专以屎尿痰唾等作不净物作食物。
至于无财鬼也分成三类:
(一)焰口,常饮食物入口之后,就会化成火焰。
(二)针口,其咽喉细小像针孔那样,饮食物无法通得过。
(三)臭口,满口腐烂,无法饮食。
目莲尊者便施法力持咒,向饿鬼道的所有众生,用法力施食,同时也施衣施钱,把功德还向自己前世的母亲,以此行善积德。这一施食的大法,后来在宋朝,由修密宗的名僧不动法师带入中土,他在四川省雅州府的蒙山修这法门,这法就是著名的“蒙山施食仪”。
盂兰节,就是纪念目莲尊者给饿鬼施食的日子,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日。在饿鬼道的管治者,也知道在人间有人施食,亦大开方便之门,让饿鬼到阳间接受施食。人们为了行善积德,便都在这一天给饿鬼进行祭祀。
在盂兰节当日,人们为了带备不同的食品到街上,好像摆地摊那样,各种各类的食物都有,包括祭祀祈福常备的饭、鱼、鸡、鸭、鹅、烧肉、素菜、水果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白面包、肠仔包、蛋挞、汉堡包、曲奇饼、芝士博饼、牛奶、维他奶、益力多、寿司、日式拉面等等,这是施食,食品种类不受任何传统限制,任何食品饮品都可以。
盂兰节祭饿鬼也需要使用纸宝,包括了金银纸、冥钱、溪钱、黄金等,这可以帮助使无财鬼变成少财鬼。
在祭祀及烧衣完成之后,便可以回家,但如果对这个节日比较严肃的话,实应该在入屋之前,要先在门外预备一些用碌柚叶煎的水,用来洒在身上净化,亦可以如到坟场扫墓之后所作的,跨过火盆,亦有净化效果。
盂兰节的祭祀,是积德行善的优美传统,虽不祈福,但福德却不祈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