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芝麻胡同》、《正阳门下》和《正阳门下小女人》
(2019-11-20 15:29:24)
标签:
芝麻胡同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杂谈 |
分类: 我的电视剧和节目 |
《芝麻胡同》的导演,有两部高分的电视剧,一部是《正阳门下》,另一部是《正阳门下小女人》。两部剧的先后我不清楚,但是都早于《芝麻胡同》。虽说对于芝麻胡同的感情线部分非常不满意,但是它的京味、大院感情,特别是做酱菜那个地方,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三部剧,我简单看了一下,从时间线上来看,有重合的时间点,但是侧重点不同。
《芝麻胡同》,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结束。主要以住在芝麻胡同56号的几户人家为主,结合了时代感,从大家的生活和工作的变动来展现了新社会的情况;几户人家从一开始的地位不平等,有主子,有下人,有主家,有店小二,在步入新社会后,成为一大家子人,互相扶持着共同度过了二十多年,相信,后面的日子,大家仍会一起度过。这也是我无法接受这几户人家中的感情线交叉的根本,明明都是形同好友、家人的存在,竟然感情线错综复杂,实在是有些荒谬。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毕竟我是以我的生长环境和个人思考来考虑的,也许他们的感情是在时代特点下才能呈现出来的特色吧。具体内容可见“电视剧《芝麻胡同》”。
《正阳门下》,从上世纪70年代,知青返乡开始,到二十世纪结束。主要以住在一个大院前后院的几个知青,返乡回到北京,有的人进入了机关工作,有的人进入了工厂工作,有的人天生就不安分,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改革的脚步,抓住改革的时机,从收破烂开始,到开酒楼,做企业,做集团,关注环保等等,;而在机关里的人,看到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下海经商,投入到经济大潮中;从经济方面展现了改革开放给大众带来的改变。同时,还有对中国古董的关注,成功的开了私人博物馆。这也说明,在经济不断发达的情况下,大众也开始丰富精神世界的食粮。具体内容可见“电视剧《正阳门下》”。
《正阳门下小女人》,我刚开始看,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结束的地方还不清楚;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公私合营,主人公徐慧真所在的小酒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历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期间,红卫兵,造反派等等;八十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私营企业开始发展,徐慧真有经济头脑,开了宾馆。孩子长大,进入家族宾馆工作,虽说是家人,但是工作中就是上下级关系,注意称呼。出国热,每个孩子都想展翅飞翔。虽说都想孩子,只要是对孩子好,徐慧真不拦着,蔡全无更是支持。徐慧真与蔡全无也不闲着,不仅到处收老家具,还干起了边境贸易。恰好大女儿徐静理与丈夫候魁回国,让静理直接负责,徐慧真与蔡全无去了俄罗斯。虽说第一次失败了,再战提前做好了准备,大成功。徐慧真的几个女儿都能独当一面,担任着集团里的重要职位。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成立华风集团,包括酒店业、旅游业、房地产、科技类公司等。同时,徐慧真和蔡全无两个人还到处收老家具,在自家的四合院里建立了家庭博物馆,这些都是知识财富,富于金钱。当发现女儿们的想法已经高于自己,两个人立刻退休,完全放手。整部电视剧完全可以看出解放后,作为小商人的发展路径,侧面表现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具体内容可见“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
从更广面的角度来看这三部电视剧,我忽然发现,我理顺了上个世纪那几十年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当然是不全面的。那个时间段对我来说,是很模糊的,很多事情都不清楚,经过这几部剧,发生自己涨了很多知识,这就是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