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听高阳版《红顶商人》(119-128集)——无法守住本心,终将灭亡
(2019-05-24 13:55:30)
标签:
红顶商人高阳胡雪岩听书笔记 |
分类: 我的读书 听书笔记 |
时间到了光绪七年,胡雪岩践约来到北京,同行的还有两个洋人。一位是泰来洋行的经理,德国人福克;一位是英商汇丰银行的代表凯密伦。胡雪岩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左宗棠谈一笔三四百万两银子的借款。此时的左宗棠,平西已结束,又在新疆用了兵,到京后入了军机。阜康在京城的负责人汪惟贤告诉胡雪岩,眼下,军机处就能听到左宗棠的大嗓门,就连恭王连话都插不上,不过醇王待他很好,醇王向来重武,邀请左宗棠去神机营看操。原本担心左宗棠的未来的胡雪岩听到此,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见到左宗棠后,闲谈过后,说到正题——借洋债。“胡雪岩自同治五年至光绪四年,为左宗棠借过四次外债,以充“西饷”。西陲用兵,须由各省补助军响,称为“协饷”。但协饷分年解送,而打仗不能说今年饷银用完,不打了;明年有了饷再打。因而胡 雪岩想出一个借洋债的办法,最大的“银主”是英商汇丰银行,还款的方式是由江 海关开出期票,而由协饷省分,主要的是江 苏、浙江 、广东、福建四省的督抚,盖上大印,表示承诺在到期以前,将协饷解交 江 海关,偿还洋商,年限总在六年上下,半年一期,付息拔本。方式是由胡 雪岩秉承左宗棠的意思,找洋商谈妥细节,然后由左宗棠出奏。奏准后,以上谕饬协饷各省出具印票,交 江 海关;同时由总理衙门照会英国公使,转知贷款的汇丰银行照付。”但是,此时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是大不如前了,一则是借洋债及商款的利息过重,二则是采买军火有浮报之事。故,胡雪岩希望借此次借洋债能让左宗棠满意。左宗棠不懂英文,翻译又是古应春,胡雪岩这边对折左宗棠大声附和,说着他想听的漂亮话,另一边又让古应春还是按照事先与洋商们说好的想法来谈,神不知鬼不觉,还是让胡雪岩如了愿。说完借洋债之事,就左宗棠去神机营看操拿什么做犒赏一事,胡雪岩又建言,普通的官兵给了五两银子是没问题,但是长官的话,建议送些实际可用的望远镜、挂表等物,左宗棠大悦,交给胡雪岩办理。——此处可看出,胡雪岩在搞鬼,从利息中抽出自己的利润,虽说做生意自然是要谋利的,但是当着左宗棠的面直接搞鬼,我个人还是觉得十分不好。商人逐利是本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哪些利是合理的,是可以去谋的,心里要有杆秤。如同,当今社会,做生意,每每为了获取他人的信任,可能在前期合作中会让出部分利润,或者只是保住成本;但是合作开来,肯定是要把价格逐步合理化的,赔钱的买卖不长久。
等着左宗棠确定好借洋债之事的胡雪岩,没想到宫里出了事,东宫太后去世了。幸好,胡雪岩事先已经打听好可以走军机大臣宝鋆宝中堂的路子,提前让古应春去了海岳山房询问了需要买什么东西送给宝鋆,送给了宝鋆。海岳山房就相当于是宝鋆的一个送礼集散地,想要办什么事,出多少银子,要什么东西,一清二楚。胡雪岩又得知宝鋆有个不成器的弟弟宝森,目前处得不好,因此约了宝森,邀他到上海和杭州玩玩,替无法处境的哥哥看看各地的情形。宝鋆得知弟弟要离京,瞬间觉得心里松了一口气,不然弟弟三天两头让自己给他办事,要钱,又听说胡雪岩胡财神请了他去,就让弟弟宝森注意,别是有别的想头。待弟弟走后,宝鋆问了海岳山房的朱铁口,说是胡雪岩派人去了他那里,问了送宝中堂一份什么的礼合适,要送两万银子,于是朱铁口让他买花瓶,花瓶送来了,银子也交到了账房,并让转达,说是佩服宝中堂为国贤劳。宝鋆听罢,觉得胡雪岩送这么重的礼,不帮忙不免自责,而且自己一向主张“西饷可缓,洋款不急”,该如何办呢。后来,宝鋆想到以清廉知名的丁宝桢,以自己的官名去典当行典当,有钱后立刻赎当。于是,宝鋆就把这一消息给到了左宗棠的人,表示只此一次。宝森与胡雪岩、古应春一起回到上海,宝森被照顾的非常妥帖。上海游玩过几个月后,宝森又一起到了杭州,去了胡家。宝森看到胡家的宅院,觉得胡雪岩简直比皇帝还幸福,处处透露着豪华,而且胡老太太是一品诰命,杭州城的当官的都要来拜见。
在上海时,胡雪岩提起,左宗棠对其已大不如从前,而且左宗棠新近接了调令,外放为两江总督。古应春建议胡雪岩来做上海道,胡雪岩问了七姑奶奶,七姑奶奶一语中的,现任上海道是刚接任的,怎么可能。接下来,胡雪岩与古应春谈了想对怡和洋行下手,为何呢?因为怡和洋行和另外两家都设了缫丝厂,虽说还未动工,反对的人有很多,背后之人就是胡雪岩。机器一旦使用,就会替换人工;同时洋商发现自己不通过胡雪岩来买丝,直接向丝户买丝更便宜,这就触动胡雪岩的利润,虽说胡雪岩对古应春说,自己是为了丝户们的生计考虑,如果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也没办法了;但是胡雪岩没说出口的话是,自己想坐收渔翁之利。——还是那句话,无利不起早。
胡雪岩告诉古应春和七姑奶奶,自己打算借左宗棠两江总督的风光,连续两年为胡老太太做寿。七姑奶奶建议胡雪岩,好收收了。七姑奶奶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花园中的假山,当时负责的手下人故意在发放工钱时搞了鬼,将工钱放在一高处,有的人长得矮、年龄小,就拿不到钱,自然外面都会说是胡雪岩仗势欺人;另一件事是胡雪岩施衣施食,没想到又有手下人搞鬼,待领完衣服和食物后,一帮人堵在外面,想要拿走,必须剃头,有的人排了大半天的队,于心不甘,自然,又是一通没好话。胡雪岩听罢,面红耳赤,要回去查办。七姑奶奶说不用了,那个人已经不在那儿干了。古应春听到此,也就典当行说了起来。当初,胡雪岩做典当,主要是为了接济穷人,因为他觉得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一共开了23家当铺,由徽州的朋友负责。古应春直接说了,做生意怎么可能不赚钱呢,23家当铺,“当铺的资本,称为“架本”,向例不用银数,而以钱数计算;一千文准银一两,一万银子便称为一万千文。典当有大有小,架本少则五万千文;大则二十万千文,通扯以十万计,二十三家典当的架本,便是两百三十万银子;如果以“架货”折价,至少要加一倍。架本总共算它四百五十万银子,做生意打一分息,一个月就是四万五千银子;怎么样用也用不完。光是经营这二十三家典当,一个月四万五,一年就是五十四万”。可是,在胡雪岩的印象中,每年年底结账,当铺的盈余从未超过二十万。为什么呢?既然东家说了开当铺不能赚钱,所以,怎么能盈余那么多呢。古应春建议,二十三家当铺一起查账,让二十三的管总通通调动,到其他地方上任,自然就会暴露出来问题,并让管总们不敢搞鬼。胡雪岩对这个主意非常赞同,表示待回到杭州就办。左宗棠一直未能来上海,后接到消息,因有事要办,到时候会直接到江宁。
回到杭州,胡雪岩就找了杭州当铺公济典的管总唐子韶,将他打算全盘调动二十三家典当的管总一事告诉了唐子韶,唐子韶瞬间就觉得坏了,只能以年底原本就忙,建议延后,搪塞过去。唐子韶回到家,找了人来密探,发现怎么做都会把真相给暴露出来,什么真相呢?“原来唐子韶与手下勾结舞 弊,已历多年;毛病最多的是满当的衣服——公济典为了满当的衣服太多,特为设了一家估衣铺,招牌叫做“公济衣庄”;各典满当的衣服,都发衣庄去叫卖,有的原封不动,有的是掉了包皮的,明明一件八成新“萝卜丝”的羊裘,送到衣庄,变了一件“光板”。当铺“写票,向来将值钱的东西写得一文不值,明明是个金打簧表,当票上却写的是“黄铜烂表一个”。那笔龙飞凤舞的狂草,除了朝奉自己,无人能识,所以从无顾客,提过抗议;而因为如此“写票”记帐,满当之物要掉包皮,亦就无从查考了。公济典掉包皮掉得最凶,紫貂换成紫羔,纺绸换成竹衣,拿来跟公济衣庄的进贷帐一对,清弊毕现,那时就会弄得难看了。” 谈来谈去,唯一的挽救之道,便是根本打消这个计划。于是,唐子韶想了一出美人计。唐子韶来杭州做生意,家眷都在老家,于是胡雪岩将丫鬟月如给了他。谁知道,月如自嫁人后,简直像换了个人,胡雪岩心里早就后悔了。唐子韶将月如说通,估计摆下酒席,胡雪岩果然中了美人计,在月如的攻势下,决定放弃对当铺改革。当七姑奶奶听闻此事,中风。七姑奶奶对此非常失望,虽然一直知道胡雪岩在美色上向来比较贪,却没想到美色误事的事情会发生到胡雪岩身上。胡雪岩的落败,还要从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不对付,李鸿章方面认为,胡雪岩是为左宗棠办事,且是筹钱的主要人物,自然要先对付胡雪岩才好。
人人都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为何说,富不过三代?我想从胡雪岩就能看出来,一旦一个人发达了,排场就会摆出来,处处骄奢淫逸。而且这几年胡雪岩,处处讲求享受,在杭州城内,有一座楼,住着十二位姨太太,院落非常精美,就连装饰,有的地方用的都是黄金,生意做到的每个城市,有自己的姨太太。我想,大家都称其为“胡财神”,一是对他财富的一个客观评价,二是他自身享受的一个体现。月盛则衰,杯满则溢,此时的胡雪岩,已非当年那个满身心投入到做生意的人,他有了地位,有了别的想法。再加上,胡雪岩依靠的势力,在官场上的变化,自然什么都会随之变化。
我听的版本,感觉中间有一些内容的遗漏,不过大体上是顺畅的,一些遗漏不影响大局。我更喜欢前面的胡雪岩,他的机灵劲,他的七窍玲珑心,他的处事风格,他的为他人所想,他的慧眼识珠,他的慷慨解囊,等等;一个人,上半段时间在努力奋斗,后半段时间在享受生活,这样是合理的生活节奏。不过,万事需有度。
注:引号中文字均是引自小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