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怯2019.1.25
(2019-01-25 14:13:03)
标签:
随笔过年情感婚姻 |
分类: 随笔 |
这几年,自过了十一,就会有种对于过年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过年时,来自于父母、亲戚们,对于婚姻的询问。
想到父母的殷殷期盼,而自己又让父母失望了,就有种不想过年,不想回老家的想法。于是,渐渐不想再打电话回去。
记得上大学那会,刚到新的城市,没事时,是不记得给父母打电话的。后来,姐姐打电话给我,说家中二老非常想我,让我定期打电话给他们。自此,除非出差在外,我都是每周打一个电话回家的。
今年,自打到了十一月,想到年底回家,想到自己的年龄,父母的期盼,心中非常自责,每次电话最后,父母的那一句“个人的事情有数昂”,我就放下了电话。一直到了前天,我和同住的室友说起来,忽然发现自己2个月没打电话回去了,想着这个周需要打个电话的。室友,是当地人,也是年龄的原因,和我这个外地人一样,一年也就回老家2-3次;她不回去的时候,都是她母亲带着妹妹来看她。
昨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忽然接到了上小学的大侄子打来的电话,他已经放假了,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公司要到腊月三十才放假,我请一天假,腊月二十九回去。问了其他人有没有感冒,大侄子忽然问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就是这一瞬间,内心有点酸楚。我回答,因为心中有愧。我想,大侄子是不明白的。
晚上,下班路上,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幸好,她的身体挺好的,父亲感冒了,不过吃了药之后就好了。我想这是我听到最开心的话,因为父母年龄逐渐大了,一旦生病,就是个厉害的。还记得,有一年,就我们三个人在家中过年,我回老家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吃药打针好几天了。大年初一,拜完年后,还是给隔壁村的大夫打了电话,父母都打上了吊瓶。当时的我,很无措。
父母正好在吃饭,还要照顾刚2岁多点的小侄子,匆匆聊了几句,电话就挂断了。挂断电话,想到母亲问我,这段时间又去出差了吗?母亲是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不打电话的原因的。
父母一直觉得,到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就如同,上大学的时候,告诫我,不准谈恋爱,要好好学习。工作两年后,就需要开始考虑结婚的事情了。可是,我一直是一个对于感情相对比较不浓烈的人,在大家都忙于恋爱的时候,我压根没想过这个事情。等到了必须恋爱的年龄,我仍然继续忙着别的。于是,现在成了父母心头的大病。每每听到父母说,现在就盼着我成家立业,一旦我成家后,他们就一切放心了。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肯定会在30岁前结婚,就是通过相亲结婚,找一个普通人,聊得来,长相自己看着可以,过着安稳的日子。后来,我妈说给我算命,我会晚婚,要到32岁。不知道为何,就觉得,嗯,到时候就会这样来的。
记得自己还小的时候,村里有个侄女,是我们村当时年龄最大的未婚者,32岁了,在青岛工作。当时全村人都说这个女的眼光高,太能挑了,我爸妈也这样认为。
实际上,我自己一直对于婚姻没有太大的渴求,一直觉得自己吃得舒适,穿得舒服,有份工作,能养活自己,还有一些小积蓄,需要好好注意健康外,感觉一个人挺好的。但是,当一年一年稳步地走过,今年年底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老了,这个老不是指年龄,而是最佳生育年龄。没来由的,有了一种恐慌感。自己变成他人眼中的谈资,使得父母也有了压力。
仔细想想,父母总是盼着子女能够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幸福美满。即使说,真的要一辈子一个人,那么也要有相应的资本。父母没有看到,一个人的稳定感,是不会承认的。我曾经有几次,想过,单身一辈子;但是潜意识里,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不排斥婚姻的。
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习惯了独自一人的热闹和空寂,没有了去发展一段不知道结局的感情的冲劲,就希望平平淡淡,没有波澜地活着。当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忽然觉得很丧。因为,我想,年后农历二月份,这一切就会如同泡沫一样飘走,坠落,消失。这应该就是中国式催婚所带来的恐慌。
将内心的恐慌感用文字叙写出来,感觉内心安定了。打起精神来,还有一个周就要回老家了,想想母亲准备好的炸货,那些自己爱吃的零食,好好过个年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