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一个人的朝圣》
(2016-09-27 15:35:44)
标签:
情感书评朝圣文化杂谈 |
分类: 我的读书 听书笔记 |
今年4月份开始,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微信,关注了很多公众号,读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读多了,忽然发现有点心灵鸡汤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文章太短,很多东西都只是看了表面,而且自己总是在睡前或者有空的时候看,简单来说,就是快读,给记忆留得时间太短。借由这个原因,中秋节,加入了一个共读的微信群。9月18日晚上开始,读书中~~
《一个人的朝圣》,从名字来看,让我想到了之前读过的《等风来》和那些去西藏的民众,感觉可能会是一次心理的洗礼。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让自己沉下来,让自己融入进去。同时为了保持对这本书的兴趣,从头到尾,一点都没有去进行搜索相关信息,以便留下的是我个人最真实的感受。
哈罗德·弗莱,男,65岁,退休半年,居住在哈姆斯南部,金斯布里奇村,福斯桥路。在四月中旬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早晨,收到了一封改变了一切的信,来自贝里克郡圣伯纳丁临终关怀疗养院,署名是奎妮·轩尼斯。故事的开始,只有这封信,2个人,一位是哈罗德,一位数哈罗德的妻子莫琳。提及的有2个人,一位是写信的人奎妮,一位是哈罗德和莫琳的儿子戴维。信中写道奎妮得了癌症,这让哈罗德回想起奎妮这位酿酒厂的同事。哈罗德决定回信,只是简单了写了两句。写好后,哈罗德打算投到邮筒里。在走向邮筒的路上,哈罗德开始回忆,就这样走了一个邮筒,又一个邮筒。路上遇到了一个加油站女孩,得知哈罗德要给一个得了癌症的老朋友寄信后,告诉哈罗德,“一定要有信念,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就是这段话,以及哈罗德想到的自己错过的其他东西,想起离家而去的母亲放在门边的行李,住在疗养院中的酗酒健忘的父亲,被自己辜负了的妻子,不再愿意和他对话的儿子等等,哈罗德决定要走路去看奎妮。并打电话去医院,让奎妮活下来,等他。两个地点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没有手机,没有运动鞋,没有行李,哈罗德决定穿着一双帆船鞋,就这样出发了。
在行走的过程中,分了几个画面给我们。一是哈罗德遇到的人和事情,二是哈罗德的回忆,三是莫琳的邻居雷克斯的举动。哈罗德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要通过这些现实的人和事来让哈罗德慢慢感受不同的人、环境,而且遇到的每个人对于哈罗德的行为给出了最真实的反应,从而点燃他那颗看似已平淡无波的内心。哈罗德的回忆分为哈罗德小时候对于母亲和父亲的回忆,哈罗德遇到莫琳的回忆,戴维出生后与戴维相处的回忆,对酿酒厂老板的回忆,对与奎妮共事的回忆等等。哈罗德父亲因为在战场上遭受的一切,回家后变得酗酒,导致了母亲和他的伤痛,哈罗德从小就是一个沉默、敏感的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因此在诺大的舞厅,看到莫琳后,相信肯定是爱情让双方建立了家庭。结婚后,戴维出生了。在哈罗德看来,莫琳根本没用转换,就立刻变成了一个母性散发的妈妈,可是,哈罗德不知道是不是幼时遭受的一切,总是沉默着,不敢抱孩子,感觉起来像是照顾孩子不够。渐渐地,与戴维越来越疏远。特别是一次游戏的事情,戴维为了引起注意,像是自杀式的游入危险区域,可是哈罗德当时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去解鞋子的鞋带,就这样,妻子和儿子慢慢离他越来越远。哈罗德在酿酒厂做了45年,老板是个让大家背后都抱怨的人。一直到20年前,奎妮来了,做酿酒厂的财务人员,被分配到和哈罗德一起。奎妮是个在大家看来和其他女性不同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特立独行,有能力,但是不注重穿着打扮,长得也差点。所以搭档哈罗德这个不怎么说话,连对面坐一个人是否会和自己说话,都觉得离开是不礼貌的人来说,正好。哈罗德开车,奎妮坐在副驾驶位置,旅程中奎妮会将歌词倒过来唱,也会简单的聊一聊,会说起戴维,也去过哈罗德家里。但是后来被辞退了。这些画面通过作者的笔触,一幅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故事轮廓也打开了。
哈罗德一开始是使用养老金住在旅馆,旅馆将账单直接寄回家里,在和一位偶遇者的沟通中,哈罗德决定不住旅馆了,走到哪里是哪里,在野外直接休息,可以白天走,也可以晚上走。慢慢地,哈罗德走了很多天,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事情。一个玩社交网络的年轻人将这个事情放到了网络上,当然是为了宣传自己,但是同样地,哈罗德火了。开始有人加入哈罗德的队伍,也有记者驻扎在哈罗德家外,想采访莫琳,同样地,大家为这个事情杜撰了一个来由——哈罗德爱着奎妮,这是为爱的一条路。加入哈罗德的“朝圣者”们,人越多,心思越多,不同的观点越多。哈罗德觉得既然大家加入进来了,那么他就对大家有责任,因此这个旅程变得有点丢失了开始的意义。接受采访,还要给某个饮料代言,开始接受大家的馈赠,吃野味等等,这一切让哈罗德觉得压抑,可是又无可奈何。因此哈罗德告诉莫琳,他坚持不下去了。朝圣者们,觉得哈罗德精神状态已经跟不上了,抛弃了他,独自赶赴贝里克郡,当然媒体、掌声都是属于他们。独自留下来的哈罗德,在走错方向,来回折腾中,终于慢慢坚定了来时的路。同时莫琳也在改变,记起来了相遇时的感受,哈罗德对待戴维的小细节等等,莫琳知道没了哈罗德她会更加寂寞。
87天,风风雨雨,一个人的朝圣,终于到达了。见到了奎妮,我们才知道原来奎妮的肿瘤已经扩散的那么厉害。原来奎妮当时被辞退是因为哈罗德将酿酒厂老板的母亲留给他的东西砸了,而奎妮背了黑锅。我们也终于知道,原来戴维已经死了。终于,经过这一路的行走和思考,哈罗德和莫琳的手牵到了一起,生活还要继续走着。
用了6天时间,每天看2-3个章节,一本书看完了,可是却总也无法进入一本新的书中,好似没有将这本书的体会写出来,对这本书做一个交代,看这本书就还一直没有结束。打字的过程中,内心是不平静的,想到了很多,哈罗德的故事,自己的往事,还有就是关于旅程的事情。自己总是会想,等我有时间,等我有闲钱的时候,我也放下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个时候我也感悟一下,体会一下。可是就是通过看这本书,我才发现,自省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套用一句话,一切自在心中。
允许我引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来做结束:
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远。只是刚走了一半,肯定有谁又想起了那句话,再次激起一轮狂笑。两个身影就这样来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