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师招聘之心理学提纲 第二章B
(2009-04-02 22:56:22)
标签:
抽象逻辑思维心理发展教师招聘同辈群体智力教育 |
分类: 教学类 |
1、前运算、形式运算
2、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3、形式运算
4、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5、具体运算阶段
6、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
7、少年期,青年初期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9、个别差异性
10、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
11、儿童现有的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
12、个性,内隐行为,稳定区别
13、自我同一性
14、自我同一性
15、家庭教养模式,同辈群体
16、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体验
17、认知方式(认知风格)
18、场独立方式,场依存方式
19、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0、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21、冲动型
22、I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
23、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个体间,个体内。
24、性格
25、性格
26、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27、稳固态度,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8、童年,青年,半成熟,半幼稚
29、少年期
30、前运算
31、心理自我
32、生命,心理变化
33、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顺从型
34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
三、问答题
1、简答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2、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4、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6、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7、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三、问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4、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