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种药能医治受伤孩子的心灵-----爱
(2009-06-06 05:52:06)
标签:
创伤后心理康复儿童杂谈 |
分类: 心理救援 |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塬,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这首《爱的奉献》的歌词,时常回荡在我的耳际,让我感动。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有机会见证许多个生命的成长,心灵之花的展放。奇迹发生最根本的共同原因是:他们感受到了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奉献爱。这种爱是一服神奇的药、也是一种食物,可以让受创伤孩子的心灵康复并茁壮成长。
奶奶的爱,抚育着一颗失去母亲的幼女的心
英英是一位只有3岁聪明可爱的小姑娘,有一双会说话的水汪汪的大眼睛。英英的妈妈是四川彭州的一所幼儿园小班的一位老师,地震那天她妈妈正在教孩子们唱歌,地面激烈的抖动,房子的强烈晃动,她本能地觉察到一种巨大的危险就在来临,于是她马上带许多孩子从教室里跑出来。但当她再回去检查教室里是否还有孩子时,不幸房子倒塌,随后周围山体坍塌,将这位英雄的女老师压在了几十米深的地下。。。从此幼小的英英永远地失去她亲爱的妈妈,英英经常十分烦躁、吵闹,晚上睡觉也常惊醒,哭着闹着要让解放军把妈妈去挖出来,听不进大人话。。万幸的是她有位好奶奶,奶奶自己坚强地站起来,她是这样做的:
一、让孩子用适合年龄和成熟程度相符的方面表达情感。首先奶奶接受了心理辅导,并学会了如果让英英表达情绪情感,接纳孩子的痛苦、悲伤、烦躁。让英英涂鸦,听英英的诉说,让她为妈妈画画,给画正面积极的赋义以鼓励英英。很多大人怕失去父母的孩子伤心,避免提起曾经的灾难,试图用转换注意力来努力让孩子快乐起来,有时候却适得其反。那些压抑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堆积,形成长大后的心理问题;有些孩子还会觉得自己内心的伤痛是不好的,不敢表达,会导致今后的情绪郁结。
二、帮助孩子理解灾难和死亡概念。奶奶根据英英的年龄特点,陪英英玩过家家游戏,讲故事。告诉英英妈妈去到了另一个世界,她爱英英,盼着英英快快长大,越来越懂事。奶奶一边轻轻地说一边温柔地抱着幼小的英英。这样,英英慢慢地会把想妈妈与奶奶温暖的怀抱有所连接,得到心灵抚慰和寄托。
三、持续给予孩子既充满深情又充满力量的爱。有的大人会觉得失去母亲很可怜,生怕自己的一点点过失就会伤害到孩子,这会传递给孩子一种“自己是弱者”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平常的孩子,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奶奶也会以孩子负责的态度,温和地教育批评。奶奶既慈又严的爱让英英感受到奶奶的内心力量和稳定感,这样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四、鼓励孩子在特殊的日子祭奠故去的亲人。奶奶在重要的日子让英英参与祭奠她故去的母亲——比如母亲的生日或者难日,鼓励英英用自己的方式(如画画,讲故事)向已故母亲表达思念和纪念之情。
在这位伟大奶奶的呵护下,英英正在健康的成长。英雄母亲,安息吧!
小哥哥发愿奉献爱,心灵正坚强地自我成长
小杰是腼腆懂事的12岁男孩子,正在上四年级。地震时,他2岁的妹妹由他小姨抱着被永远压在倒塌的房子里。震后,小杰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心理救援志愿者老师(以下简称心理老师)在教室边的一个角落为他进行心理辅导:首先让他充分表达对妹妹的感情。他描述:妹妹粉嫩粉嫩的脸,可爱的眼神,玩皮地把饭撒在哥哥的脸上,说着说着小杰泣不成声。。。小杰还说,如果那天自己不上学在家里的话,可以救妹妹的,“都怪我没在家”,这个声音让小杰感到内疚。小杰说:妹妹的去世是因为他没去救的缘故。(这是幸存者普遍的心理现象。)心理老师让小杰与代表妹妹的空椅哭诉对话一会儿后,小杰的情绪慢慢平复,终于在内心看到妹妹的笑脸,找到了与妹妹的正性连接,说:请妹妹安心的在那边。还以哥哥的身份对妹妹说:将来我会照顾好我们爸爸妈妈的,请妹妹放心。祝愿妹妹!
后来,小杰居然自动慎重其事地发愿: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外科医生,能医好许多受伤同胞的肢体,象解放军那有能力救人。那样子俨然是一个小男子汉!精神头与一开始耷拉着脑袋判若两人。最后,心理老师鼓励小杰以后还可与家人一起在特别的日子以自己愿意的方式祭奠妹妹。
听班主任后来反馈:小杰变得更会表达感情,变得爱说爱动起来。现在他是爱学习受欢迎的好男生。心理辅导就是这样,让一个人学会表达内感受,找得内在的资源,然后有力量健康生发。祝福小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心愿达成!
人生的路上遇到磨难固然让人痛苦,但有英英奶奶那样去学习用科学的方法真诚的态度爱孩子,给孩子温暖坚强稳定的爱;象小杰那样接受老师恰当的辅导,内在的爱被激发而茁壮成长,那么大难后,将蕴育出大爱、大才!祝福伟大的祖国!祝福英勇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