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生乃是一种天罚——读波伏娃《人都是要死的》 

(2013-10-16 10:38:55)
标签:

杂谈

分类: 网络转载

“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极其可怕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人们在讲这句话时却显得很轻松:毫不介意,脱口而出。这个情况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很少有人严肃地思考过死亡问题;二是死亡问题被深深地压抑进了无意识领域。

在我们的文化里,“死”是被严格禁忌的,除非用调侃、自嘲、超脱的态度说出它。这种态度可以压抑内心的极度恐惧,伪装出已经战胜死亡的样子,但这只是一种“反演巫术”而已: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我还不要呢,比如长生不老;对于害怕的东西就去调侃它,比如人必有一死。

死让生变得没有意义。既然终有一死,那么你活着时所做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你的肉体连同思想一起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一个绝对的事实,永远不可能改变,这个结局太可怕了,足以让人目瞪口呆。所以我们渴望永生!长生不老是人类最古老的愿望,然而,“不死”真的那么美妙吗?永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波伏娃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雷蒙·福斯卡就是一个不死的人。他生于1279年的意大利卡尔莫那邦国。他经历过战争与和平,从旧大陆到美洲新大陆他都游历过,从事过军事、政治和科学研究活动,他做过皇室贵族,当过革命党人,当过平民,甚至沦为流浪汉,在参与或经历了欧洲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欧洲革命之后,他在一个树林里沉睡了60年,后被送进疯人院关了30年,时间到了20世纪40年代。他已经活了600多年,他还要继续活下去,永远活下去,不断地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他终于认识到永生是一种天罚。“我活着,但是没有生命。我永远不会死,但是没有未来。我什么人都不是。我没有历史,也没有面貌。”(《人都是要死的》译林出版社19975月版,第30页,以下只注页数。)于是,他渴望自己会死,希望自己能死,“这次我不是在做梦,这次我终于真的死了。”(第255页)他做梦都梦见自己死了,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但他还是醒来了,他没有死,他不会死,他将永远活着,一直活下去。

当你对生极度厌倦时,当活着已是完全的痛苦和彻底的无望时,我们普通人是不怕的,我们只要想到不就是几十年时间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就能得到莫大的安慰。再说,我们还可以自己来结束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自己愿意的时候对此生来个干净漂亮的了断。然而,福斯卡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因为他不会死,他必须没完没了地忍受,只能毫无希望地活着,永远活下去,没有退路,没有归宿,没有慰藉、没有安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折磨啊!

 

一个正在为事业拼搏的女演员雷吉娜在一家旅馆大厅的草地上遇到了福斯卡,他已经躺在折叠椅上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了。请看下面的对话——

“我希望您告诉我,您怎么会永远不感到厌倦。”

他没有回答。早把眼睛闭上了。她又轻轻叫一声:

“雷蒙·福斯卡!您听到我说的吗?”

“听到的,”他说。

“我可厌倦极了,”她说。

“您多大岁数了?”福斯卡说。

“二十八岁。”

“您最多还可活五十年,”他说,“很快就会过去的。”

她手按在他的肩上,猛力摇晃说:

“怎么,您年轻力壮,却愿像死人似的活着!”

“我没别的事可做,”他说。

“去找,”她说,“咱们一起去找,你愿意吗?”

“不,”

“您没看我一眼就回答说不。您看看我啊。”

“不必看了,”他说,“我已经见过您一百次了。”

“远远的……”

“远的近的都见过!”

“什么时候?”

“随时可见,到处可见。”

“但是这不是我啊!”她说。

她俯身朝着他:

“您对着我看,说,您曾经见过我吗?”

“可能没有,”他说。

“我知道没有。”

“看在上帝份上,您走开吧。您走开,否则一切又会重新开始的。”

“重新开始又怎么啦?”她说。

这是一个会死的人和一个已经活了600多年而且还将永远活下去的人之间的对话。我们来分析一下雷蒙·福斯卡的心理状况。

关于“厌倦”的问题,他先是懒得回答,实际上他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只有会死的人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有问题都是由死亡引起的。我们对某些事情感到厌倦,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事情没有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必须去做这些事情,痛苦由此产生,我们觉得应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但对于永生的福斯卡来说,做什么事情都一样——一样有意义,或者说一样没有意义。什么叫厌倦,什么叫不厌倦,有什么不一样吗?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雷吉娜开始对人生感到厌倦了,这是一个会死的而且意识到自己会死的人才有的感觉,这是人的感觉。福斯卡有过厌倦吗?当然有过,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他麻木了,意识到还将继续经历无限漫长的岁月,他还能厌倦吗?不能。他已经把自身交给了厌倦,他就是厌倦本身,他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所以福斯卡很羡慕雷吉娜能厌倦而且还能摆脱厌倦——最消极的办法也就是等五十年,很快就会过去。

雷吉娜是一个会死的人,所以她有着活人的情感;福斯卡永远不会死,所以只能像死人似的活着。除了“像死人似的活着”,正如福斯卡所言“我没别的事可做”,因为,所有的事在福斯卡眼里都是一样的。但雷吉娜不能理解。她要做事,一个必有一死的人才会急着找事情做,而且要找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做。雷吉娜要求福斯卡与她一起去找,被后者断然拒绝。下面的对话很有意思。雷吉娜要求福斯卡看她一眼再下结论,福斯卡说不必了,他早就看过了,而且看过不知多少次了。是的,600多年了,福斯卡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身边的这个人跟他以前遇到过的女人有什么不一样吗?也许雷吉娜的出现钩起了他对往事的痛苦记忆,福斯卡恼怒地要求雷吉娜走开,他担心一切又会“重新开始”。对于会死的雷吉娜来说,“重新开始”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刺激、新的挑战和新的生活,而对福斯卡来讲则是又一轮的折磨而已。

 

雷吉娜对福斯卡这个怪人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两人开始交往,但他们的差别太大了,根本无法沟通,想接近反而更疏远,想了解反而变得陌生。特别是在知道了福斯卡的永生之后,雷吉娜的生活被彻底搅乱了。一切行为都失去了根基,一切想法都没有了意义,所有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都得重新检视,时间和空间、历史和现实,有限和无限,生与死,短暂和永恒,存在与虚无等等问题都出现了。生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他走在路上,戴着毡帽,谦虚卑恭,然而他想:“我是长生不老的。”世界是属于他的,时间是属于他的,而我只是个小飞虫。她手指尖轻轻抚摸桌上的水仙花。假使我也相信自己是永存的。水仙的芳香也是永存的,还有我嘴上火辣辣的感觉。我是永存的。她拿了水仙花瓣在手中搓。这没用。死亡存在于她的体内,这点她知道,也已接受了。还可以美上十年,扮演费德尔和克娄巴特拉,在这些生命有限的人心中留下一个苍白、日后也会剥落成灰的回忆,这些小小的抱负那时竟会使她感到心满意足。她拆下束发的别针,满头鬈发垂落在肩上。有朝一日我要老的,有朝一日我要死的,有朝一日我会被人忘掉。当我想到这一切,有一个人却在想:“我在这里永远不会完。”(第33页)

这个难题就是:人都是要死的。从此以后雷吉娜注定要被这个难题纠缠住,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用幼稚的方式来试图解决这个难题的——如此巨大的难题不把人吓傻才怪呢。

有人向她祝贺演出罗萨兰德取得辉煌成功,雷吉娜莫名其妙地说:“别提罗萨兰德了,她死了。”(34页)

跳舞时,雷吉娜突然照黑人的姿势跳起来,摹仿一些猥亵的动作,弄得舞伴非常尴尬。(34页)

唱歌时,雷吉娜不顾男朋友的阻止,毫不害羞地大声唱起下流歌曲来。(35页)

当福斯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会死时,雷吉娜吓呆了,孩子气地大叫:“救救我,救救我,别让我死。”(38页)

……

现在雷吉娜很兴奋,她认为这个难题就要解决了:“如果这是真的,他将会记住我,永远记住。如果这是真的,我得到了一个永生的人的爱情!”但她并不是十分有把握,她这样安慰自己:如果这是一个幻想、一种精神错乱,这种疯狂的行为也比那些人的循规蹈矩更加显赫。(42页)原来她此前种种越出常规的疯狂行为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正是在这个巨大难题压迫下的过激行为。现在不一样了,在朋友的聚会上,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不久要死的,他们的想法也会一起消失。这些小飞虫。”她觉得自己安然无恙。(45页)

“活着是一桩美事。”雷吉娜和福斯卡决定轰轰烈烈干一番。

然而,雷吉娜很快发现,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妙。

她爱他,因为他不会死;福斯卡爱她,是希望恢复做一个会死的人。“我们永远成不了一对。”(63页)他们并肩走着,但是两个人都是孤零零的:“怎样才能教他用我的眼睛去看世界呢?”她没想到这竟是这么难。她看到一天天过去,他们不但没有接近,反而更加疏远了。(65页)她真想向福斯卡大喝一声:“离开我吧,让我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回忆,度过短促的一生,无可奈何地做自己这样的人,直到某一天死去。”(66页)

 

雷吉娜要求福斯卡写一个剧本,但好多天过去了,他一个字也没写。

“我试,”他说,“偶尔,我的一个人物开始呼吸了,但是他立刻又窒息了。他们出生,他们生活,他们死亡。除了这些,我对他们没有别的话可说。”

“可是您爱过一些女人,”她说,“有些男人做过您的朋友。”

“不错,我记得,”他说,“但这是不够的。”

他闭上眼睛,像是绝望地在追忆某些往事。他说:“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者很多爱,才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

雷吉娜走到他身边。咽喉感到压迫,害怕他即将回答的话。

“福斯卡,在您眼里我的命运真的毫不重要吗?”

“啊!您不应该向我提这个问题。”他说。

“为什么?”

“您不应该顾忌我的想法。这是一个弱点。”

“一个弱点,”她说,“回避您倒需要更多的勇气?”

“我认识一个人,” 福斯卡说,“他不回避,他正面盯着我看,他听着我说话。但是他一个人拿主意。”

“您提到他非常尊敬。”

她感到在嫉妒那个陌生人。

“那个人也是努力要求存在而没有成功的一个可怜虫?”

“他爱做什么做什么,” 福斯卡说,“但是他不抱希望。”

“爱做什么做什么,这就重要吗?”她说。

“对他是重要的。”

“对您呢?”

“他才不为我操心呢!”(7071页)

我把这段对话理解成生与死的对话。雷吉娜这个必死的人代表“生”,福斯卡这个永生的人代表“死”,因为必有一死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活人,而永远活下去的生命不可能有丝毫生机。首先活着需要极大的勇气。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傲气?我现在理解了,他们也只是努力要求存在而已。其次不要顾忌死,也不要回避死,正面盯着它看,听着它说话,但主意还是自己拿,不受它的影响。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向死而生”才需要极大的勇气,苟且偷生才不需要勇气呢,更不需要爱。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典型的苟且偷生,所以在这块土地上,没有真正的勇气,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最后,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爱做什么做什么 但不要抱希望。抱着某种希望去做事情就不纯粹了,就不可能致力于事情本身,也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我想,活着也是这样:活着但不要抱希望;抱着某种希望活着就不纯粹了,就不能致力于活着本身,就很难把活着这件事情做好,到头来只是白忙乎了一场。

雷吉娜出演贝蕾妮斯取得成功,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只想知道福斯卡是怎么看的。福斯卡说他喜欢看,但他不知道演得好演得坏是什么意思。

雷吉娜觉得心房的血一下子流光了。

“醒一醒,福斯卡!您想一想!有一段时期您每晚来看我,您像着了迷似的……有一次您甚至跟我说,您想哭一场。”

“是的。” 福斯卡说。

他温柔地一笑。

“我喜欢看您演出。”

“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我演得好?”

福斯卡深情地望着她,说:

“演戏时,您居然抱着那么深切的信念相信自己存在!在疯人院,我在两三个女人身上也看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她们只相信她们自己。对您来说,其他女人也是存在的,有几次,您让我也感到了自己存在。”

“怎么?”雷吉娜说,“这就是您在罗萨兰德,在贝蕾妮斯身上看到的东西?这就是您在我身上赏识的全部天赋?”

她咬了咬嘴唇,想大哭一场。

“这已不错了,” 福斯卡说,“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装得像的。”

“但是这不是装的,”她绝望地说,“这是真的,我是存在的。”

“喔!您并不见得这么肯定,”他说,“否则您不会那么坚持带我上剧院去。”

“我就是肯定!”她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存在的,我有天赋,我将成为一个大演员。您是一个瞎子!”

他笑笑,没有回答。(74页)

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活着的,相信活着是有意义的,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必需的和有价值的,但在福斯卡看来这很奇怪:一个人“居然抱着那么深切的信念”相信这一切?凭什么说你们所做的事情是必需的?对谁是必需的?对什么是必需的?这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谢幕之后一切都将回复到原初状态,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舞台罢了。不过,能演得这么投入,装得这么像,确实很让人感动,因为“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装得像的”,所以福斯卡喜欢看。雷吉娜绝望了,她愤怒地叫喊:我是存在的,这不是装的,这是真的。但她的愤怒恰恰表明了自己的心虚,所以福斯卡只是宽厚地笑笑。

 

雷吉娜不甘心,她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向福斯卡。

为了庆祝《暴风雨》合同的签定,雷吉娜在家里举办一个重要的宴会,邀请了许多重要人物,有导演、经理、同行和朋友等,她俨然一个女主人满面春风地穿梭于宾朋之间,主宰着他们的欢乐。但是福斯卡什么也不说,观察着他,想着:“她在试,她在试。”这到是真的,她是在试着做女主人的游戏,追求荣誉的游戏,博取欢心的游戏,所有这些游戏只是一种游戏,那就是争取存在的游戏。(77页)雷吉娜挑战似的瞧了福斯卡一眼。“不管他,不管他充满同情的笑容,她愿意再一次感到自己的生命在燃烧。她可以剥光衣服,一丝不挂的跳舞,她可以杀死弗洛朗斯。接着发生的一切都无关紧要。即使是一分钟,即使是一秒种,她要成为这团火焰,把黑夜照亮。她笑了。如果她在这一瞬间毁掉过去和未来,那么他可以肯定这一瞬间是存在的。”(78页)她突然跳到沙发上,举起杯子,大声宣布:《暴风雨》合同不签了,《贝蕾妮斯》不演了,我退出舞台,我为结束我的艺术生涯而干杯。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放声大笑:这一刻,我是存在的!“她瞧他一眼,向他挑战:她在燃烧,她是存在的。”(78页)然而,这样的挑战注定是要失败的,雷吉娜颓然倒下,“我是一个骗人的玩意儿。”她说。

福斯卡承认是自己的错,决定离开她,以便让她忘掉自己,重新生活。但可怜的雷吉娜被置于这样一个巨大的难题前,怎么可能心安理得地重新生活呢?“太晚了。我永远不会忘掉的,我什么也不会忘掉的。”这就像“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一旦被激活是不可能再回到潜意识中去的。

“人都是要死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装着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不可能了,怎么装都不可能像了,而且越装越漏洞百出,唯一的办法是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弄清楚它是摆脱它的最好办法。这个问题只有福斯卡最清楚。解铃还需系铃人。“给我说吧,福斯卡。我懂了后可能不那么怕了。”(84页)在雷吉娜的要求下,福斯卡开始讲述他的历史。

以上是小说的“引子”部分,小说的主体部分是福斯卡的故事。福斯卡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有哪些离奇曲折的经历?可怜的雷吉娜听完故事后还那么怕吗?再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