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果说有圣哲,海德格尔应算一个。虽然在一般人看来,圣贤都生活在远古的时代;但是,假如人们着眼于在一种伟大的思想中生活,譬如孔丘、老聃、庄周、默罕默德、耶稣、苏格拉底,这样的人在我们的时代尽管很少,却也仍然存在。海德格尔在我的眼里凭以成为圣哲的,就是这样一种朴实的思想——人应该诗意地安居。
![]() |
库利主要注重对微观社会的研究。他重视日常行为、人际交往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主要是阐述了个体和初级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库利从研究人性出发,对个体在社会整体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人性有三层意义:第一,人性就是人类的生物性与机能,即与生俱来的各种无形的冲动与潜能;第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络转载 |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以泰勒斯的“水本源说”为其开端,但这仅仅是从时间上而言。以反思性著称的西方哲学,在逻辑上真正的开端应该推延至柏拉图。因为,直至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形成,西方哲学的反思性精神才首次得到系统地阐释,西方精神所具有的反思性格才开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转载 |
“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极其可怕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人们在讲这句话时却显得很轻松:毫不介意,脱口而出。这个情况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很少有人严肃地思考过死亡问题;二是死亡问题被深深地压抑进了无意识领域。
在我们的文化里,“死”是被严格禁忌的,除非用调侃、自嘲、超脱的态度说出它。这种态度可以压抑内心的极度恐惧,伪装出已经战胜死亡的样子,但这只是一种“反演巫术”而已: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我还不要呢,比如长生不老;对于害怕的东西就去调侃它,比如人必有一死。
死让生变得没有意义。既然终有一死,那么你活着时所做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你的肉体连同思想一起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一个绝对的事实,永远不可能改变,这个结局太可怕了,足以让人目瞪口呆。所以我们渴望永生!长生不老是人类最古老的愿望,然而,“不死”真的那么美妙吗?永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波伏娃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雷蒙·福斯卡就是一个不死的人。他生于1279年的意大利卡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转载 |
一、引言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络转载 |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转载 |
关健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nb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转载 |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转载 |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格外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是因其道出了生命的深邃与优雅。
如果人生纯属劳累,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如此艰辛也要甘于生存?
是的。只要善良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用神性来度量自己。
神模糊难测不可感知?
还是像天空那样清澄明净一望而知?
我宁愿相信后者。
神是人的尺度。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