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惨遭百年不遇洪流袭击(四)

标签:
西部铭记 |
分类: 生活随拍 |
关注灾情的这些天,我特别留恋少年时代坐在码头看夕阳赏月光的清静,每到雨季,从麻阳远道而来的渔夫常常在漫过江水的草滩上靠岸,困了累了就钻进油得漆黑的乌帐蓬船躺着,伙伴们就这样跟着善良的陌生人学会了撒网和捕鱼,体会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因果和快乐……
当清静且没有污染的沱江离我越来越远且越来越闹热的时候,码头和草滩不再是孩子成长的嘻戏场,背井离乡的身后,涌动而来的人流踩碎了没有深藏的童真,离开凤凰,故乡给我留下的东西只是一丝剪不断的牵念,一个走到哪都必须交待来路的地名。除了风光不再的怀念与痛惜,一切与我无关,我的漂泊也无关凤凰发财吧的一切。
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古城制毒和消毒。
北门码头沿江风光带的风景树连根拔起。
最硬朗的风物仍旧挺立洪水中。
平时守卡收票的女工,灾后重建在古城清淤消毒打扫卫生。
即便凤凰惨遭洪灾,美丽的风景依旧吸引热衷艺术的人们。
即便凤凰惨遭洪灾,美丽的风景依旧吸引着热衷艺术的人们。
美女遇见美女且如此心动,可想两个搞艺术的才女一定很美很美。
这条街也灌满了洪水,好在城墙厚实,除了货物泡水外,房屋结构没受多大损失。
鞋店进水后,店主清货曝晒,我估计要不了多久会减价清仓。
在古城街道清淤消毒的凤凰民众。
清洗街道的大男人懂得照顾女人,身后的女同胞在袖手旁观。
消防栓水压挺大,接水的桶桶猛地弹了起来。
这个商铺的老板,看起来挺像出色的泥瓦匠。
这个商铺的老板,看起来挺像出色的泥瓦匠。
这个商铺的货物仍旧泡在泥浆里。
某商家的柜台还没来得及清理。
久经考验的木质结构的吊脚楼。
没来得及清理的淤泥,场景有点像美术糸写生摆放的静物。
给清洗街道亲人送饭的勤劳女子。
两个赶路的孩子,另一种意义的偶遇。
两个赶路的孩子,另一种意义的偶遇。
两个赶路的孩子,另一种意义的偶遇。
两个清洁工,另一种意义的偶遇。
两个清洁工,另一种意义的偶遇。
两个扛铲铲的民工,另一种意义的偶遇。
没有自来水,用水就开消防栓。
清洗民房也用消防栓的水。
组团清洗街道的清洁工们。
快递公司的小伙子,已找不到收货的主人。
快递公司的小伙子,已找不到收货的主人。
被洪流洗劫一空的老酒吧。
走上街头的医务人员。不管是哪家医院的角色,来了就好。
穿过虹桥的游人.一切是那样陌生,一切又是那样熟悉。.
穿过虹桥的游人,一切是那样陌生,一切又是那样熟悉。.
喷这股清水到沱江,到现在我也想不明有多大意义。
吃俸禄的政府官员,被调动出来清理凌乱的街道。
她们是守卡收费的女工,累了排排坐休息。
被洪水洗劫的商铺,损失惨重的商家可能还在某个地方痛哭,商铺也不想清理了。
对岸的吊脚楼,既然都挺过了凶猛的洪流。
卖力清理道路的工作人员,不管他们是哪个机构,出来做事就好。
在洪水漫过的屋子里,有人捉到了不晓得下水的笨笨鱼
在洪水漫过的屋子里,有人捉到了不晓得下水的笨笨鱼
媒体在还没下水的小船里,采访抗洪救灾表现突出的船夫田全友。
江边所有的风情酒吧,今非昔比。
舍己救人的英雄铜像,没有被洪水卷走的原因,他有摧不垮的灵魂。
老碾房的建筑物和水车,全被要命的洪水卷走了。
老碾房的建筑物和水车,全被要命的洪水卷走了。
凤凰古城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北门城楼。
把沾满污泥的鞋子放在果盘里,老板说这也是艺术。
把沾满污泥的鞋子放在果盘里,老板说这也是艺术。
老太太怎么也弄不明白,把沾染污泥的破鞋放在果盘上也叫艺术。
透过她俩的笑脸,我感觉得到,她们来到凤凰古城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
没经历过风雨就不叫风雨桥。
泡过洪水的围巾,丢在路边不管也没人要。
半醉人间酒吧,彻底被淘空了。
在凤凰古城四处寻找亮点和动感的外来拍客。
无事不管的城管也在做好事,到处贴“危房”白条。
凤凰古城遭天灾,尽管进城不收费了也要记住投诉电话。
凤凰古城遭天灾,尽管进城不收费了也要记住投诉电话。
民工兄弟,灾后重建的第一场偶遇。
民工兄弟,灾后重建的第一场偶遇。
中国红十字会也支起了救灾帐蓬,好奇的路人看看里面有什么东东?
这位伙计总算找到事情做了,为受灾的商家拉板车。
灾区的小孩,表情与众不同。
灾区的小孩,表情与众不同。
生活充满阳光,结队奔向古城看热闹的富婆们。
由于多家商店酒店损失惨重,失业的服务员在路边的广告栏找工作。
由于多家商店酒店损失惨重,失业的服务员在路边的广告栏找工作。
凤凰古城因封城谢客,终于迎来了难得的清静。
年轻妈妈带孩子进古城沐浴灾后的第一缕阳光。为了更多的孩子,我们有理由把凤凰建得更好。
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沐浴灾后的第一缕阳光。为了更多的孩子,我们有理由把凤凰建得更好。
年轻妈妈带孩子进古城沐浴灾后的第一缕阳光。为了更多的孩子,我们有理由把凤凰建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