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依旧在滇西涌动!(十五)

标签:
西部铭记李德铭的博客杂谈 |
分类: 活动纪实 |
陈庆珍,1920年出生,原姓方,后过继给陈家,两家都是玉溪澄江当地大族,家中非常富裕,她在两家都很受宠。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陈庆珍不顾家庭反对考入了军政部军医大学昆明第二分校第三期。1942年初,还未完成学业,为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陈庆珍放弃了学业,投身于未婚夫伍启伦就职的196后方医院,成为一名中尉军医。在她从军之前,哥哥方学文(牺牲在抗日战场)、方学章和弟弟方学义都参加了抗日战争,受兄弟们的影响,娇小的陈庆珍带着一腔热血,随后也投身到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1942年2月,196医院约50名医务人员奉命前往缅甸八莫,驻八莫飞机制造厂内。陈庆珍还记得,奔赴缅甸的时候,他们总共有20辆卡车运送物资,她的嫁妆也随车送到。到八莫不久,陈庆珍和伍启伦举行了简单的战地婚礼。“没有礼服,也没有婚纱,只是医院同事吃个饭,院长宣布结婚了,就算结婚了。”说起自己的战地浪漫,陈庆珍笑了。
她回忆说,结婚不久,就有伤员陆续住进医院,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我记得到四月中旬,伤员来得很多,医护人员又少,大家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医院到达八莫没多久,就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警报声一响,医护人员就要安排伤员疏散,不能行走的就抬着转移。瘦弱的陈庆珍也经常抬担架。
1942年4月下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一天中午,警报声响起,飞机制造厂火光熊熊,黑烟冲天,伍启伦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带上药品和干粮疏散,躲在医院附近的树林中。傍晚,隐约听到八莫方向传来的炮声,打探情况的人回来说,飞机制造厂和医院都空无一人。伍启伦当机立断,立即带领由10名医护人员和近80名伤员的队伍转移。大家相互搀扶着走了一程来到一个岔路口,有英文路牌标注:一条路通向密支那,另一条通向云南。大家一致决定往云南方向撤,走回昆明!整个撤退队伍中,只有陈庆珍和钟雪贞两名女兵。
回国的路没有路,全是绵延不尽的山林,总有走不完的山路,一会是密林,一会是山顶,一会山脊,一会是河流。每次爬山我就想‘爬完这座山,对面应该有人家了吧’,可每次都是失望。陈庆珍还记得一名左手负伤的小战士悲哀地对自己说:“我饿得怕是活不成了。”看着他可怜的样子,陈庆珍把藏在身上一直舍不得吃的四片饼干给了他。拿着饼干,小战士哭了,饼干和着眼泪一起吞下了肚。
一天傍晚,终于在高黎贡山脚下看到一户人家,大家吃上了他们撤退以来的第一餐米饭,也享受到了多日来的第一次室内休息。5月11日中午,陈庆珍等人到达腾冲和顺乡,当地村民煮好稀饭,摆上咸菜,亲切地对他们说:“抗日战士,你们辛苦了,吃碗稀饭,休息一下再走吧。”这顿饭,让陈庆珍终身难忘。重走远征路的大型活动,我已经91岁了,血压也有点偏高,虽然走不完全程,但腾冲我一定要去,就是想去感谢腾冲和顺乡的老乡们,是他们的那句‘抗日战士们,你们辛苦了’,让我能坚强地直面一生的磨难。
当大家走到便道的尽头时,发现面前是一片绵延不尽的山林,伍启伦便和另外一名男军医拿着指南针在前面带路。森林里荆棘密布,大家脸上、身上,到处都划得是口子,但还是一直在坚持。在陈庆珍的记忆里,爬了一山又一山,总是有走不完的山路,一会是荆棘丛生的密林,一会是植被稀疏的山顶,一会沿着山脊行走,一会又顺着湍急的河流而上,每次爬一座山的时候她就想,爬完这座山,对面应该有人家了吧,可每次都是失望。除了走不完的路,食物也成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出发的时候估计不足,队伍里每人只带了一天左右的食品,药品也极其有限。尽管大家一再节省,但食物很快就吃完了,饥肠辘辘地跋山涉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挑战。为了生存下去,大家靠野果充饥、山泉解渴。70多人分为3人一组,相互搀扶着前进,一到宿营地就以小组为单位清点人数,若有人员走失可以及时发现。伤员们一到宿营地就埋头睡觉,陈庆珍他们则还要为伤员们做检查,更加疲惫不堪。
一天早上,队伍正准备出发,一名头部缠着绷带的伤员突然大喊大嚷说,宁肯死,他也不跟队伍走了。他还抱怨说:“带路的带错了,没吃没穿还不停地爬山,是人过的日子吗?”不少伤员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也纷纷说,反正早晚是个死,何必再吃苦受累。还有人叫道:“他们不走就算了,随他们去!我们走!”看大家情绪激动,伍启伦等大家都吵得精疲力尽了,才站出来安慰说:“兄弟们,大家都是中国远征军的七尺男儿,只要再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就有生的希望。我带着指南针,请大家相信我。我不会留下一个弟兄的,要走大家一起走,要死也死在一起。”听了伍启伦的劝告,大家这才起身上路。事后,陈庆珍为丈夫抱不平,伍启伦却说:“作为随军军医,不仅要治疗战士们的肉体创伤,也要治疗他们的心灵创伤,远征军兄弟们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又不是鬼子汉奸,即使有天大的错,不但要包容他们,还要把他们带回去”
当晚的一餐饭,让陈庆珍永生难忘,虽然只有一锅米饭、一碟咸菜,并且也不足以饱餐一顿,但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撤退以来吃的第一餐米饭。当晚也是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在室内休息,虽然没有足够的床,很多人只能睡在凳子上、地板上,但最艰难的路已经走完了,大家都睡得很香。次日天不亮,大家就启程了。翻过高黎贡山,又走了许久,一天中午(5月11日)到达腾冲和顺乡。当地村民煮好了稀饭,摆上咸菜,亲切地对他们说:“抗日战士,你们辛苦了,吃碗稀饭,休息一下再走吧。”这番话,让大家心里暖烘烘的,忍不住热泪盈眶。队伍本来打算从腾冲返回昆明,但和顺乡的村民告诉他们,前一天(5月10日)腾冲县城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他们只好改道朝保山瓦窑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