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

(2009-11-30 15:18:10)
标签:

西部铭记

李德铭博客

杂谈

分类: 观察评论

         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

 

    当毒蛇猛兽横行,处处受到威胁的时候,你如何生存下去呢?

    近日,海外某网站上的一组“松鼠妈妈大战恶狗”的图片,给人们一个值得回味的启示。原因是可爱顽皮的松鼠和身强体壮的恶狗,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但一只黑狗却被松鼠倒戈一击,取得了胜利。

   在经过了一场殊死的“肉搏”之后,母爱战胜了凶狠的黑狗,勇敢的松鼠妈妈不但没有成为恶狗的“盘中餐”,而且从狗嘴里救下了它的孩子,胜利返回。读者为松鼠妈妈因母爱生出的无畏而感动、而振奋,从弱小最后战胜强敌的图片故事中受到极大的启示。这个故事对当今世界很有教育意义。能够让咱中国人看到更有现实意义。

   这组系列图片共有四张,我把第四张中战败的黑狗脑袋切下来放大,做成第五张,为的是让失去美味的黑狗的真实表情看的更清楚

   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                                                第一张图片中,一只不幸小松鼠已经被一只黑狗抓住,在狗爪下无力挣扎、哀号,凶狠的黑狗全神贯注的看着自己的“盘中餐”,却没有发现灾祸即将从天而降,怒不可遏的松鼠妈妈正准备从最靠近黑狗的一棵大树上跳下,与之“拼命”。

   凭心讲,这不是祸从天降,而是黑狗自找苦吃,妈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黑狗撕扯后吃掉吗?绝对不能。母性的伟大就在于此,所以松鼠妈妈完全忘记了自己会身处危险之中,而直接扑在黑狗的头上,对准备吃掉她孩子的恶狗发起出其不意的忘我猛攻。

   自古以来,最黑暗的暴政,也最怕老百姓群体起来“忘我”地“猛攻”。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

  

 

 

 

 

 

 

 

   第二张图片中,浑身冒着怒火的松鼠妈妈“空降”到黑狗头上,她降落的地点,说实话,很危险,就在狗嘴的旁边。但松鼠妈妈完全不去观察地形,“空降”到哪里,就在那里抓住狗毛狗皮一顿乱扯乱咬,完全不理会自己是否弱小、对方是否强大,她抱着既来之就要胜之的勇气,一鼓作气、不休不眠的“死磕”,而且爪子乱抓乱挠,一只爪子几乎抓到狗眼眼眶里。这条黑狗可没遇到过这种“天灾”,真懵瞪了,不但眼睛离开了松鼠宝宝,爪子也不知不觉的松开了。

   这也许是一个启示:与凶残没有人性的黑狗们作战,不但要讲究战略战术,还要有巧妙用力和以弱制暴的决心,要做就做到底,决不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松鼠为什么叫松鼠,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松树上,喜欢吃外壳坚硬的松子,爪子非常锋利,可以嵌入树干,竖着趴在树干上。可想而知,当柔软的狗皮被松鼠妈妈的愤怒牙齿拼死咬着、锋利的爪子狠力抓扯时,会出现什么惨状。

   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                                                                                                                

 

 

 

 

 

 

 

 

 

 

 

 

     第三张图片上,凶狠的黑狗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晕菜了,它站了起来,狗尾巴竖的高高的,准备战斗。但它疼的咧着大嘴,却眼神恍惚,明显找不到对手,因为松鼠妈妈已经转移到更安全和更有利的位置去了。松鼠宝宝此时有充分的时间从容逃脱。此时黑狗的“庞然大物”等等唬人优势在灵巧作战的松鼠面前,不但派不上用场,反而成了无法使力的最大障碍。

    第四张图片中,不顾个人安危的松鼠妈妈见宝贝安全回到树上,立即放弃战斗、迅速离开,与宝宝团聚。这时缓过劲儿来的黑狗望着高高的树上,才发现刚才让自己毫无招架之力的竟然是一只小小的松鼠。它的沮丧和震惊可想而知。非常时期的特殊启示

 

   第五张图片是黑狗的面部和眼神特写图。严格的说,失去“盘中餐”的恶狗根本谈不上“战败”,实际上它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只处在被动挨打、挨咬,和竭力解脱自身困境的地位。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疼痛过去时,黑狗仰望着树上的“盘中餐”,无奈的眼神中丝毫没有减弱凶残与贪婪。

   这个系列图片之所以拿出来推荐,对不甘被奴役欺压的人们来说具有启发意义。低级动物能做到,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为什么做不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