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为何从文

(2009-08-16 11:28:59)
标签:

西部铭记博客

温故知新

杂谈

分类: 解读历史

   沈,为何从文?

 

                                    沈,为何从文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苗汉混合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因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跑到北京,欲上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回归自然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委员谢尔以•马悦然在《明报月刊》中表示,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之中,中国作家沈从文入选了,而且马悦然认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1988年,马悦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其实,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

  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得奖者是沈从文,但因为诺贝尔奖只会颁授给在世的人,因此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失之交臂。

 沈,为何从文

                                            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在北京去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