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不喜欢看春晚有说不完的理由
据相关媒体统计,2009年的春晚,除了北方对春晚感兴趣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之外,南方大部分省份的收视率都普遍偏低,为什么南方人不喜欢看春晚,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南方观点坦白说,春晚的节目就是办给北方人看的。我是南方人,说实话,我有5年多时间春节不看春晚了,在我的心目中春晚就是北方人的专场,好像与我们南方人无关紧要,早几年我看春晚时最受不了主持人那一句“现在合家都在电视机前吃着饺子看晚会”这句话,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事情,我们南方人没有这种习俗!
对于南方观众来说,看春晚是乏味而不是有趣,就这个观点还有很多南方人评论说:“还谈春晚干什么?我们已经不看春晚了。现在很多方南人都认为,春晚越来越偏离南方,几乎成了北方观众的专场了,这跟春晚的“全国性综艺节目”的理念不符。就像今年春晚,冯巩和王宝强等演的小品,冯巩的那句“俺,北京人出门口袋里都放三五千元才够爷们”让南方人看了啼笑皆非。
前几天,一位网友在博客上发表了《不看春晚是一种幸福》的短评,评论说:过年看春晚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习惯,每年的春晚都是一样调子和一班人马,不看也知道要“春晚”什么了,所以今年我彻底地放弃了看春晚的念头,那些上了春晚出了名的角色们,回过头来做若干虚假广告把老百姓当“宝”耍,我越看就越恶心越看也越反感!相反,不看那些无法升格的低俗把戏倒是一种幸福!想想每年的春晚,所谓的精彩节目,就是那些人把自已打扮成弱智的老农在我们面前出洋相,年年都是少数“贵人”讽刺多数“贱人”这类东西看多了,说不准要患“思想麻痹症”和“头脑痴呆症”!十多亿的中国人怎么看来看去还是那几个人!从小到大,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些人到耍,由极少数独占春晚戏台,把大多数甚至更优秀的人才排挤在外,难道说中国真的就没有人才了?过份地张扬北方风味和有意忽略其他文化,这样的节目就是再成功,对整个民族精气神的升华毫无助力!
在此之后她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某一晚》短评虽短,但句句命中要害:他们耗费巨资和半年时间搞一台晚会,让那些吃饱喝足的人们开心了一晚,之后那些喝多1加2鹿的人还在各个媒体发表文章连连说好!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样低俗和假象的节目真的好看是吗?真的值得这样自豪和骄傲是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近几年的春晚多是北方节目,东北方言的相声小品,京片子的调侃,二人转,大秧歌,有南方特色的节目凤毛麟角,顶多几段越剧,偶然有个把南方方言节目,也是以讽刺为主的把“舌头捋直了再说”的“鸟语”。诚然,北方语系固然要比南方话好懂得多,但是一味地讽刺南方方言竟然成为近几年春晚的“保留节目”。
北方人喜欢曲艺小品,于是每年的春晚几乎是老套套,舞蹈节目加小品或相声。当然,相当多的南方观众也喜欢北方小品,但是若是没有创新和突破,就很容易产生距离感。前几年奇志大兵带有南方特色的相声很受欢迎,他们的走红,其内因不在乎满足了观众的新口味。
红烧肉好吃,但谁也不可能顿顿都吃,谁也不会因为红烧肉好吃而排斥“扬州炒饭”和“南方靓汤”。春晚导演如果不认识到目前的春晚状况,照样也会把晚会安排成北方观众的“包场演出”,即使做好了再多“挨骂”的准备,恐怕也于事无补。
现在春节晚会最大的问题不是北方观众的“挨骂”,而是南方观众的流失,是南方观众对春晚的遗忘,骂不骂并不是评价春节晚会节目好坏的重要标准,不骂或许不代表满意,而是心死与放弃!真的不愿意看到一个代表全国性的春节晚会,把大半个中国的南方人抛到一边!这样下去,不看春晚倒不是南方人的尴尬。 而是春晚到最后丢掉了广大民众的同时,也丢掉了广阔的市场!
2008年CCTV春晚各地收视率一览表
辽宁 88.9
吉林 87.7
黑龙江 85.3
北京 73.2
河北 70.2
天津 68.8
山西 68.6
山东 68.4
宁夏 67.7
甘肃 64.2
内蒙古 63.8
陕西 61.5
河南 59.2
新疆 55.4
安徽 24.8
湖北 19.3
江西 18.7
江苏 18.6
贵州 18.4
上海 17.4
四川 16.5
云南 14.7
湖南 14.1
浙江 13.9
福建 12.2
广东 5.3
广西 2.6
海南 1.3
香港 ?
澳门 ?
其实很多事我们都明白
在这里却不能谈得太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