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书访谈录

标签:
宽城水下长城王德书承德三中双滦实验中学 |
分类: 家乡骄傲(含名人篇、名企篇) |
校长档案:王德书,男,党员,教育管理方向研究生,1980——1984年,任宽城塌山乡中学物理老师;1984——1989年,任宽城塌山中心校教导主任、校长;1989——1993年,作为基层优秀管理人才被调到宽城第一小学工作,先后任教导处副主任、德教处主任、副书记、工会主席;1993——1996年,任宽城第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7年上半年任宽城教育局办公室主任,1997年下半年至2000年,任宽城第二中学校长;2001——2006年初,任宽城教育局主管中学业务副局长;2006年3月——2014年12月任承德市第三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2015年初至今任双滦实验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其撰写的论文《谈小学德育工作的几个基础环节》在华北五省德育工作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1994年应邀参加国家级小学复式班教材《品德与社会》的编写工作,教材已于1995年正式出版投入使用;先后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业内人敬称为“治校专家”。
12年,中国传统的一个生肖轮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从稚嫩到羽毛渐丰;12年,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亦如此。
双滦区委、区政府斥资1.5亿元建于2003年的双滦实验中学如今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这所中学创造了承德教育史上崭新的篇章,所以像众多莘莘学子与家长一样,总是对实验中学情有独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那么,经过了12年的发展与化蛹成蝶的蜕变,双滦实验中学的现状怎样?有了什么样的新变化?中考前夕,记者走进实验中学78米长的大门。在校门口,恰巧被两位家长的对话所吸引,停下了脚步。
“哎,听说承德三中的校长来实验中学当校长啦!”
“是那个叫王德书的校长吗?”
“是呀!你知道他呀!”
“咳,我闺女初中就在三中上的呀,今年该中考啦,家里正琢磨让她去市里还是去外地上高中呢!要是王校长当实验中学的校长啦,让我闺女报实验中学也行,听说他把三中治理的特别好,好多高中都抢着要三中毕业的学生呢!他抓高中应该也错不了!”
“哟!是嘛,我儿子现在就在实验中学上高二呢,那样可就太好啦!”
是什么样的一位校长,有怎样的魅力让家长在校门口乘凉时都谈到他呢?想一探究竟的“揭秘”心理让记者不由地加快脚步。
移步易景,没走几步,校园甬路旁的一组大气美观的校园文化橱窗展现在记者面前,“校长寄语”首入眼帘。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崇敬自强的人,更崇敬自强不息的人。自强的核心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一种做人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做人的意志;自强不息,是一种做人的坚强斗志。自强是我们实验中学最需要的东西,我们决定把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我们要让‘自强不息’成为我们实验人共有的精神品质。自强要修德,自强要砺智,自强要勇于实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愿和大家日日共勉,为实验中学的真正强大倾尽所能……”
品读着这温婉又充满力量与自信的校长寄语,内心有一种被激励的思绪在升腾。抬眼所望,一组组气势恢弘的标志性教学建筑被“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厚德、睿智、体强、爱国”的育人目标、“积仁德、增智能、强体魄、壮民族”的校训以及“为学生的进步成长搭桥”的教育理念等包围。建筑上的校风、校训、办学目标与名师风采、历届优秀毕业生风采等交相呼应,一种沉淀出的文化内涵向来访者淡然绽放。
在一间朴素整洁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被家长所关注、被业内人所敬称的“治校专家”——王德书校长。偏瘦,戴一副眼镜的学者气息是他给人的第一感观。接下来面对面的访谈让记者对这位睿智、风趣的师者心生敬意。
背景:困难和时弊要求实验中学必须“自强不息”
“当我从承德三中踏入双滦实验中学大门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所学校下一步如何发展已经和我息息相关,这所学校将与我同呼吸共命运,年近六旬的我是在矛盾中又激发出自信!”
背景:困难和时弊要求实验中学必须“自强不息”
记者:据我所知,您来实验中学之前在承德三中任校长,对三中用情至深,短短的几年时间将三中治理成“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学校”、“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品牌名校。您本可以带领三中继续您的辉煌教育之旅,是什么样的缘由让您改变航向,来掌舵双滦实验中学呢?
王德书:我是2015年2月27日迈进实验中学大门的。说实话,当时也是经历了比较激烈的思想斗争。首先,自己年龄稍大了一些,原想着把自己一手经营大的“三中”继续带到我退休为止。但上级领导找到我,希望我在特殊的情况下将实验中学管理好,经过思想挣扎与“头脑风暴”后,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是党员,既然组织需要,自己就不能有任何理由、任何要求,就要服从组织安排。
其实,我也是在矛盾中激发出自信的,我从教这35年来,经历了多所学校发展在低谷时去接管,虽然掌舵实验中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我坚信与实验中学的师生联手能把这所学校管理好,向着朝阳努力,我对实验中学有信心!
记者:我们都知道,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上任后,您认为实验中学有哪些现实的问题需要改变?
王德书:经过对实验中学细致入微的调查走访后,我发现,一些干部和教职工的注意力集中在抱怨上,报怨区域行政保苗措施不力,学苗基础太差,干不出成绩;抱怨津贴匮乏,难以激起干劲;抱怨考核不公,分差太大影响团结等等诸多问题,总之大多是对他人的指责和抱怨。面对眼前的形势,我首先告诫自己的是要理解,相信大家的抱怨自然有各自抱怨的理由。但这也让我同时意识到学校管理的优化改革刻不容缓。于是,我立即组织校领导班子围绕“学校管理如何调整,如何开启新的发展之门”展开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所学校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必将决定该校未来的发展命运,特别在“硬件”建设已不再是学校“核心”工作的情况下,“加强学校文化引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当是学校新时期发展的科学选择。
说到学校文化建设,它无疑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实验中学的现状急需的是要有一种自强的意识,一种落地生根的自强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上找原因。自强是什么?从字义上讲,自强就是要强大自己;从深层次讲,就是说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也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从哲学的角度讲,自强就是要强大我们先天的自性,开发我们的公道之心,不要让我们的后天邪念萌生、私心妄心滋长。为此,我们以“自强文化”为主题,首先以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自信、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做到环境育人,催人自强。
与此同时,我们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我们学校的文化构架: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坚持“为学生的进步成长搭桥”的教育理念,坚持“民主、法治、开放、自强”的治校方略,在“积仁德,增智能,强体魄,壮民族”校训的激励下,以自强文化建设为抓手,稳步形成“以学定教、授之以渔”的教风,“自主合作、教学相长”的学风和“团结协作、励志进取”的校风,努力实现“厚德、睿智、体强、爱国”的育人目标,有效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组织上安排我用半年时间先把学校情况摸清,然后制定出下一步管理方案,但我觉得自己不能当旁观者,要在‘战斗’中去了解,在实施中求完善,不能一听二看三等待。”
记者:在实验中学门口,我看到LED显示屏在滚动播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其乐融融的“乐教”与“乐学”。环顾周围,整洁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与来访者热情打招呼的学生,脚步匆匆的教师,处处给人一种向上的精气神儿!在您任职实验中学校长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德书:其实,我觉得无论什么样的学校,只有发挥大家的智慧,明确各层面、各岗位的职责,让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都使劲,就能让管理攥成拳头,形成强大的合力。
比如,从领导班子管理上,我们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分工负责制,按教学教研、德育教育、初中管理、党务政务、后勤保障等5个管理板块,由班子成员分别负责。校长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重大项目等工作,重大决策、重要制度由“教代会”讨论决定,日常重要事务由校长办公会或校委会讨论决定。在工作运行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培养班子成员的合作精神,形成有大局意识、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管理核心。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围绕教师自强精神培育,我会常常与老师们进行心灵方面的交流,把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处事观的感受与教师们分享。其实,每个人都想当千里马,而很多人习惯于认为没有伯乐发现自己,可是我们要明白,要想当千里马,就要先当伯乐,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来丰富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催生自己。这样,自己充盈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就不会抱怨。
此外,我们实施了“四个三工程”。让全校教师树立“三新观念”,即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新的成果;坚持“三个首位”,即团结首位、工作首位、学习首位;发扬“三种精神”,即主人精神、头雁精神、奉献精神;争创“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素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
在教学岗位用人上,我们也改变统一分配制,以名师和骨干教师为中心,实行教学岗位“优化组合、层级竞选”的聘任制,通过竞聘组合,激发教师进取意识和团队精神,打造名师团队,全力培树“以学定教、授之以渔”的教风。
在教职工业绩考核上,我们研究制定了《教职工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将教职工全员纳入考核范围,按岗位层级分别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年度综合成绩整体排队。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奖、评模、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挂钩,有效破解教职工不愿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难题,形成优工优酬的良好态势。
记者:对学生又是如何进行自强品质的渗透呢?
王德书:在学生品行教育上,我们注重培养强化学生健康的心灵、满腔的热情、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方法、艰苦的劳动、不懈的坚持“六个自强要素”,为学生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管理上,我们给每一位同学都发放了“致同学告诫书”,让同学自主讨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月后,我们让班主任进行家访,然后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制定出了六条刚性管理制度,向抽烟、喝酒、逃学、斗殴、不健康的异性关系、携带违禁品进校园等歪风恶习“亮剑”,每位学生都公开签字承诺,若有违反立即开除,不留任何回旋余地,努力扭转不良风气,全力培树“团结协作、励志进取”的校风。
记者:对教师、学生自强精神的培育已初见成效。那么,在课堂教学上,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呢?
王德书: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巧妙地以各种通俗易懂的小实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师生互动交流探讨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为核心点,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苦学”为“乐学”,开创乐学高效新模式。
另外,我们打破呆板的传统班级设置模式,实行塔形弹性结构,自今年起,每年级文化生特设A班两个、B班两个,A班限容量30人,完全凭真实成绩进入,没有任何照顾成分。A、B班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考试成绩,每学期学生可以相互流动一次。在构建班级结构竞争格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自主合作、教学相长”的学风。
在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上,我们一方面以社团建设为基本形式,大力开发特色活动,为有特长爱好和追求的同学搭建有型、实用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全体教师齐上阵,以“智能桥”为总蓝本,人人为学生奉献爬沟越坎的学习“法宝”。
“我相信,通过实验中学师生的共同努力,双滦实验中学一定能够成为有竞争力、有吸引力,学生信赖和依恋的乐园;成为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教师点赞和自豪的家园;成为高质量、高声誉,承德及周边地区有口皆碑的知名学校;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全国同级教育尽人皆知的品牌学校。”
前景:建设双滦教育的“伊甸园”
记者:目前,在自强文化建设的统领下,我们学校各项改革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方方面面,形成了同步运行,协调联动的良好态势。我们下一步有什么具体和长远的打算呢?
王德书:教育乃大启大善之伟业,我们的愿景自然是在双滦实验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教育伊甸园”,为中华民族之林中的一棵棵小树修根立本;也就是较好地完成我们校训中提到的四大育人使命:积仁德,增智能,强体魄,壮民族。
根据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短时间内,我们要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首先是要提高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联手专家、学者,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让学校文化价值取向植入每个师生的心田,增强大家进步成长的内动力。
其次是要大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心理工作室,以心理疏导为总法则,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渠道,保障我校每名师生都有健康的心理环境,实现“客观看自己、务实求进步、快乐学习、愉快工作”的心理健康建设目标。
三是要大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程度,有计划地更新教学服务设备,合理建设成规模的录播室、学科活动室、专业活动室等功能教室,切实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大家创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
四是要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龙头,快速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以多维度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大力拓展各种育人平台,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焦点,推动课改向人性的深层次发展。
五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开放办学新局面。我们要加大外联工作力度,努力与同级名校和有关高校建立起实质性的联谊联合关系,提高攻坚能力,加快发展步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集全校之智、之力,聚社会之智、之力,扎扎实实地迈好每一步,力争早日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双滦实验中学校长王德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我记得《艺术人生》栏目的著名主持人朱军曾说过:“真正的大家,是用最朴素的话语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与实验中学校长王德书对话后,“低调、谦和、用朴素的话语告诉人深刻道理的实干家”是他给我的感受。诚如他自己所言:我轻易不批评人,但我有原则和底线,不管做任何事,我喜欢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利于事情的解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我相信,不管是听过王德书校长讲课的老师或学生,还是向记者一样有幸与王校长交谈过的人,应该都会被他身上所特有的气场所吸引。我想,这种气场大概就是一种人格魅力吧!
“我喜欢孔子和老子,因为他们是播种和谐文化的贤者。”“我欣赏台湾星云大师,因为他的‘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三好人生观是人类和平的第一因子。”这是王德书校长常说的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逢碰到教师过生日或年轻的教师结婚,王校长都会精心地送上生日贺卡或饱含深情地为老师们写新婚贺词。于细微处彰显人文,于无声处包含感动,用心育好一个“人”字,用情干成一个“事”字。这就是真正的师者所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