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家大院——承德的清代古民居院落

标签:
宽城计家大院板城椴树沟乔家大院文物清朝水下长城 |
分类: 秀美家乡(含学子篇、图解篇) |
计庄头大院坐落在宽凌公路北侧、板城镇椴树沟村,距县城30公里,距都山森林望海公园25公里。原总占地面积100余亩。其中内院占地约10亩,主体建筑计约40余间,另有厢房、门楼、角门、牲口棚等附属建筑10余处,后花园一处。内院建筑为中轴对称三进院落。其中四分之三房屋和两个门楼保存基本完好。后花园和大规模外院现已无存。 庄头为清朝时期不同区域为皇室纳税、供应物品的代理,由曾经在重大战役中战功卓著的人担任,是不仅为宫廷征粮,同时也负责地方具体民间事物的一个特殊岗位,皇帝安排庄头也是带有奖励的性质。庄头这个事物的出现代表一定历史阶段内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及组成内容。这样的特殊岗位在承德地区有若干个,比如承德大石庙庄头营、宽城板城吴庄头、宽城上院袁庄头等。但这些庄头居所或已经消失,或所剩无几。所以,地处宽城椴树沟的计庄头老院能够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尤为珍贵。 内院建筑具体分布 第一栋 7间门房,另有角楼,为本组建筑第一进院落(1943年日伪“集家并村”时角楼被日伪军占据后拆毁)。 第二栋 9间正房,为当时账房;东西厢房各4间(上世纪50年代拆毁),为管家和账房先生住处。现9间正房基本完好,分两户居住。户主分别为高翠英和张文学。留存文物有清代、民国时期的八仙桌、万字碗橱等。为第二进院落。 第三栋正房5间,类似公堂,中厅正上方历史上曾经悬挂牌匾,为当时解决民间纠纷、处理公务及接待官差的场所。中厅西侧东西正房各2间连通为一室。二、三栋之间有墙相隔,墙中间原有座一四角亭式门建筑(毁于上世纪50年代末)。现为村委会使用。 第四栋为庄头主宅,其中5间正房庄头自住,两侧共4间耳房为丫环、仆人住处,东西厢房各5间为厨房和仓房。现5间主房、两间耳房由村民姜永学居住。保存现状基本完好。东厢房由村民张玉山翻修后居住。西厢房拆除。 计庄头大院为我市少见的保存基本完整的清代古民居院落,整组建筑中轴线清晰,汉式建筑外观,满族特色突出。建筑形式多为布瓦屋面、清水脊、硬山顶,木雕、砖雕、木装修十分精美,室内装修满族特色浓郁;雕梁画栋,功能齐全;东西对称,层层递进。主体建筑高大宏伟,东西厢房错落有致。作为满族庄头大院代表了清代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体现出浓郁的满族地方民居特色和民族风情。此种庄头民宅大院类型建筑保存下来的很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为我们今天了解清代统治者入关后的一些统治政策和庄头的设置情况,以及庄头与宫廷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组建筑的材料都是当时民居建筑中的上好材料。因为庄头的特殊地位,可以用上好的红松、落叶松做梁架、木装修构件材料,用质量上乘的砖瓦沙石黏土作为建筑材料。特别是建筑装饰突出反映了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当时中国建筑的高超技艺。 第一栋建筑西侧有一角楼,作为负责内院安全的警卫设施。第二栋建筑的院门很有特色,现保存的门簪和门鼓石都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物。门簪为莲花夸张变形木雕,西门簪圆形正面雕有“晋□五鹿”,为楷书正体凸雕;东门簪圆形正面为楷书凸雕“汉洗双鱼”四字。此门下部两侧有方形门鼓石,每个门鼓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呈四面方型立柱体,均雕刻有花鸟高浮雕图案。其中东边的门鼓石顶部卧有一个可爱的小兽,西侧立面有凤凰戏牡丹高浮雕图案,与这个图案相对应的是在门鼓石正立面阴刻楷书七绝牡丹诗一首,内容为“牡丹花国已称王,出水芙蓉耀众芳,独向晚秋伸劲节,如何傲得满天霜”。 西边门鼓石东侧面为喜鹊登梅高浮雕两组,与这个画面相呼应的是正立面阴刻楷书七绝梅花诗一首,内容为:“梅花数点凌寒古,独报几希天地心,问得万千谁耐冷,雪霜终古不能侵”。 第二栋中间为门房,这个门房也是通向后边建筑的通道,在这个门房上方整齐排列四个六棱型门簪,自东往西分别刻有“礼、乐、雍、容”四个楷书大字。 此门东西墀头戗檐为两块精美的方型砖雕,东边为“福”字,西边为“寿”字,均为楷书,浑圆有力,非常醒目。 门房屋顶的正脊与其两边各4间东西正房的正脊分开为三条相邻正脊,在门房正脊头和东西两侧正房正脊头连接部位分别有菱形镂空砖雕一组。 室内门窗均是历史原物,在东四间的西屋靠南的通炕之上保存原始完整的四扇木制雕花隔扇。除这件重要的实物外,现主人还保存几件清代时期的木制家具。其中碗橱的柜门上有万字镂空图案,不仅造型别致,而且具有通风的功能。 第三栋正房台明之上迎面矗立四个整齐高大的明柱,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历史上这里是公堂,现在这里是村部,功能相同,时代各异。建筑为前出廊结构,主体建筑保存完整,门窗地面屋顶基本保持原始状态。在厅堂外部东西两侧墀头戗檐均为方型砖雕,周围一圈回纹图案,东侧戗檐砖雕为蟾宫折桂故事,西边戗檐为嫦娥奔月故事。东西博缝头均为莲花砖雕。厅堂后墙中间有一后门,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此门和前门及堂内的中门都处在中轴线上。后门外边有砖雕布瓦顶屋檐门楼式装饰,与正房后墙融为一体。目前村部正在进行内部简易整修,我们使劲叮嘱,在整修期间尽量保护历史原貌。 第四栋为内院的主体建筑,也是庄头的主宅核心部分,为四合院结构。这栋建筑建在一个高敞的台明之上,建筑高大,视野开阔。东西厢房和东西耳房是丫环、仆人住房及厨房、仓库,属一般性建筑。内院的主要精华部分多集中在这栋建筑的门楼和正房。 门楼设计的非常精致和气派,为布瓦硬山顶门楼形式;屋顶后檐方椽头(上层)均有一万字浮雕。东西两侧前后博缝头为旋花砖雕图案。门楼屋顶木构件及门框门扇用材均为优质红松,至今坚固完整。实木门扇上镶嵌有完整的镂空花纹的金属门环。门楼两端墙体下部为坚硬的石材,上部为青砖勾缝。 这进院落最先映入眼帘最醒目的是门前的两个精美的圆形门鼓石,这两个门鼓石既是两件价值较高的艺术品,也是代表主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两个门鼓石均为上好的青石石材,已经200多年了,石材的表面仍然具有明显的光泽。两个门鼓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底部扁方型,与里边的门枕石连接。两个门鼓石外部均有动物图案,东边是狗和马,西边是鹿和马。两个门鼓石内侧均为高浮雕花卉图案,东边为牡丹,西边为菊花。外侧为旋花图案,因为紧挨墙体,人们无法看到完整的艺术效果。顶部各雕有一尊卧狮。门鼓石上下过渡的中间部分为高浮雕莲花图案,所有图案画面清晰,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从院门进入,迎面可以看到高大的五间正房矗立在高敞的台明之上,这栋建筑高于周围所有建筑,历史上作为四合院和内院的主要建筑,这里曾经是统领全院和本地的指挥中心,一般的老百姓当年是绝不允许进入这里的。 第四栋正房体量高大、面阔较宽,为布瓦屋面饰正脊硬山顶古建筑,是主人原来的住所,当年肯定雕梁画栋,至今仍然保留着与众不同的气势和风貌。屋顶布瓦质量上乘,据说曾经过计庄头进行过严格检查,正脊两边脊头微翘,线条流畅明快,除少部分外层脱落外,其余没有任何缺损和变形,使我们在相隔数百年之后仍能通过这组较完整的建筑,领略当年主人建造房屋时的实力和对工程质量的严谨要求。在正房东西两侧的墀头戗檐上各有一精美的方型砖雕。东面戗檐砖雕有两只仙鹤,寓意松鹤延年;西边戗檐的砖雕有两只小鹿,寓意福禄双全。东西博缝头各有一圆形菊花砖雕,造型优美生动,增加了这组建筑的艺术观赏价值。正房的窗户格外宽敞,是由上好木材精心制作的,下部为一马三箭支摘窗,上部为步步锦棂条的横陂窗。这些窗扇及构件除彩画脱落外,全部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开合自如。正房的门为四扇六抹隔扇,套方隔扇心,其上有步步锦横陂窗,制作精细,数百年的使用,至今没有任何变形。 中厅后门及东西室内屋门两侧都装有门匣,门打开后可以合入门匣中,但中厅的门匣格外清晰和醒目。这种门匣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族地方民居的典型特色。 东屋室内的炕是原始的,没有任何改动,通过这个炕的内部构造可以了解清代满族南北炕的痕迹。炕沿内侧开有木槽,主要是为进入夏季,解决天气炎热,增加隔板所用。也是民间的“冬天炕夏天床”的俗称。 西屋也是原始结构,两间虽无后窗,但宽敞明亮。地铺青条砖,东西通炕,可以同时容纳十来人居住。西屋南面为一马三箭支摘窗,上有横陂窗,如果全部打开这些宽阔敞亮的窗户,远山近景一览无遗。 计庄头老院整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建筑装饰优美独特,除建筑本体外,每进院落的院墙也各具特色。院墙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石材勾缝,中部为青砖外框、土坯砖墙芯,土坯砖外抹白灰,上部为布瓦顶墙帽和砖檐;每一组院落的花瓦墙帽或饰脊布瓦墙帽造型各异,用瓦编制成不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丽图案。目前花瓦墙帽、饰脊布瓦墙帽仍有部分保留,我们透过这些美丽的图案可以想象出当年庄头大院的辉煌与壮观。 承德为国家1982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自旧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基本不断代的历史。在长期的保护工作中,文物工作者已经发现整理并保护了各级各类文物遗存,使得承德文物类别呈现十分丰富的态势。承德有保存完整、说服力强的古典园林、古行宫、古庙宇、古御道、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等,但是在古民居院落方面始终是个空白;宽城椴树沟计庄头老院的发现和保护,可以对承德历史名城古民居院落类别进行重要的填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