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道河的历史

(2008-10-04 16:13:52)
标签:

汤道河

宽城

水下长城

青龙河

都山

偏崖子

李家窝铺

分类: 秀美家乡(含学子篇、图解篇)

                           http://cd.china-xt.com/kuancx/05tangdhz/tdhc/images/pingguo.jpg

    汤道河镇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东部,北与平泉县接壤,东与辽宁省凌源市交界,南隔都山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毗邻,是县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总户数5442户,总人口20155人。辖18个村委会:汤道河、洒金沟、胡杖子、金杖子、王杖子、季杖子、黄土坡、毛局子、偏崖子、乱泥沟、大梨树、白庙子、西庄、北庄、向阳、冰沟、东汤道河、李家窝铺。 
    汤道河是宽城六大川谷之一,境内都阴河是青龙河最大支流。都阴河发源于大字沟小桲罗树都山阴坡(故名),小彭河汇入后流入汤道河境内,在汤道河又分别有南来的冰沟河和北来的连阴栈河汇入,到达大石柱子境内后汇入青龙河。汤道河也是因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出入皆须趟河谐音得名。

    关内通向东北有三条古路,都经青龙河,其中两条经汤道河。其一是:宽城安达石至凌源古道,自安达石始,经板城、苇子沟、汤道河至叨尔登达凌源及东北地区。秦汉时期为卢龙塞道的一部分,清代,民国时期也是一条通商道路。其二是自青龙县长沟入境,经车道子、亮甲台、偏崖子、汤道河至叨尔登达凌源。或自青龙经张杖子、偏崖子、汤道河至叨尔登达凌源,均为古代道路,迨至中华民国期间,商旅仍然不断。

    古汤道河至凌源又有两条古路,一条是汤道河、洒金沟、虎头石、杨丈子至凌源;一条是汤道河、王丈子、胡丈子、毛家店至凌源。两条大多都在辽宁省的魏丈子或三十家子合在一起,也就是今101国道相符通往辽东地区。

    清康熙年间,汤道河始有人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山东、河北遭灾,为解决这个地区人民生计,清政府制定了“借地养民”政策,关内汉人,大量北移,迁入热河、东北一带,汤道河人中也增加了许多。

 乾隆四年(1793)汤道河立集,方圆四五十里都有来赶汤道河集,外来商贩也不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一直繁荣的一个大集市。

                                http://t11.baidu.com/it/u=1019694778,3767512732&fm=0&gp=6.jpg

 1930年(民国19年)建都山设治局,下设6区:5区驻汤道河。

 1931年汤道河相继办初级小学校

    1933年(民国22年)废都山设治局建立青龙县,划分9个区:5区驻汤道河

    1933年汤道河被日军占领,成为满洲国的一部分。一直到1936年按行政村设立学校,汤道河设高级小学。

    1934年日伪在汤道河设立警察署。

 1941年,汤道河村有农户69,人口296,工商户30个。

 1942年,集家并村,汤道河镇是据点、部落,村四面垒上大围墙,留有东门、西门、南门,由本村人员组成“青年自卫团”站岗。

 以下地方化为无人区:南梨园、大梨树南沟、抄道沟、乱泥沟,东汤道河、柳条沟、洒金沟南庄、小连站、大小西庄、李家台子。这些地方房子全拆掉,如果自己不拆,由协和会的行动队强行拆除或烧掉。这里的住户全集家到部落。在部落里,有的盖小草房,有的盖小棚子,有的在人家外屋伙房搭个小炕居住。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

 1943年,据点由伪满洲国国兵驻防,兵营设在广兴局院(是做买卖的人家,现在的镇政府院)。

 1944年,据点由伪讨伐队驻防,兵营也设在广兴局院。

 1945年,农村设初小

 1945年8月13日承德开始大雨(有记载),汤道河一带大雨下了48天,把日本撤退时埋好的准备彻底消灭中国的炸药浇坏。日本最后的阴谋破灭。当时据点仍由由伪讨伐队驻防,伪警察署设在粮食所院,村公所设在娘娘庙东厢房,兴农合作社设在国税所前院,协和会在医药批发站院。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地下党进入汤道河,接收警察署枪支弹药、粮库,成立了区公所,扩军成立了区小队。汤道河解放后,划归平泉县管辖,区长张子江,区委书记刘讲文,财粮闫贵方(谢存)武装于友,农会主任刘青,工会高印珍,农会委员张祝和区委组织委员姓杜,区小队长张兴国。区公所设在医药批发站院。部分集家迁回本庄。

 1946年2月26日(正月25)平泉桲椤树战役打响,汤道河是后防,区干、村干、群众都支援部队,我军打了胜仗。

 1946年6月汤道河划归青西县。7月14日成立村政府,8月18日(农历7月22日,为方便全部采用公历)国民党军袭击。区干部许忠、田愷等脱险。8月31日中央军53军路过汤道河,给李德明家抄了,其余八路军家属未动。 

  1948年汤道河设立中心校

 

                                       http://cd.china-xt.com/kuancx/05tangdhz/tdhc/images/niu9.jpg

    1950年,原属平泉桲罗树的苇子沟、北苇子沟、杨家沟、朝阳山、蔡家沟、西烧锅6个村并归青龙县汤道河区。

    1953年,汤道河设总校,管理农村小学

    1956年,建立汤道河乡政府。

    1958年改为飞跃公社。1958年汤道河小学附设4个初中班

    1963年1月1日设立宽城县,汤道河由青龙县分出,并入新设立的宽城县。汤道河公社成了宽城的21个公社之一,并在汤道河设区,成为宽城四大区之一,管辖汤道河、李家窝铺、白庙子(后改名为偏崖子)、大字沟、苇子沟、双松汀(后改名为大石柱子)五个公社。

    1963年,汤道河初中是全县保留三所初中之一。1965年改叫农中;1968年叫社办初中;1977年办高中;1978年改为暑假升级、升学;1979年为联办初中。

      1984年再改为汤道河乡,1984年9月改乡为镇。初中也分别叫乡中、镇中。

      1991年,宽城满族自治县合乡并镇,将李家窝铺乡和偏崖子乡并入汤道河镇。

                                  

    附:汤道河名人:

    郎青,男,满族, 1955年8月出生,1982年11月入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现为政协宽城满族自治县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

    李春山,曾任宽城县副县长。

  

              汤道河的历史

                                    水下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