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哭墙——以色列约旦之旅

标签:
墙壁耶路撒冷哭墙杂谈 |
分类: 旅游 |
来到耶路撒冷的人,几乎没有不去哭墙的。哭墙是犹太教圣地,也称西墙,又称叹息之壁。哭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唯一留存至今的遗迹,高约20米,长约50米,由大石块筑成。
犹太教把该墙看做是他们的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按例要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公元70年,罗马皇帝希律王统治时期,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多数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而该墙壁是希律王在犹太人第二圣殿断桓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后来,直到拜占庭帝国统治耶路撒冷时期,当局允许犹太人在每年的犹太教安息日有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人纷纷回到耶路撒冷,在这唯一的遗迹前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他们心目中的圣城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座石墙前祷告。哭诉对圣城的思念、对古神庙的哀悼,哭诉历史上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以及犹太人的流亡之苦,哭诉心中的所有委屈。
哭墙前的广场一分为二,中间以格栅相隔,男左女右,主要的祷告场地也即哭墙的主体在男士一方,女方不得进入。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带上传统的犹太小帽,以表示自己不是异教徒。如果没有小帽或是游客,在广场的入口处备有纸质小帽,自取自带,在离开广场时再将小帽交回原处。
除游客外,哭墙前的犹太人都非常虔诚,长久徘徊不去,或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默默祈祷,或掩面痛哭。场面十分震撼,景象令人动容。
作为旁观者,谁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痛哭和希冀?
远眺哭墙。在哭墙的上方,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两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者两个现在敌对的宗教圣地融在一幅画面中煞是美丽,我却感到了一种窒息中的和谐。
每周在哭墙前有一次犹太人的成年礼。成年礼时,犹太父亲和家族男成员陪伴儿子将妥拉经卷由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取出,然后放在台面有儿子公开颂念,显示他在宗教上已经成年,已经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有些类似基督教的洗礼。从此他将享有成人宗教的权利,同时也要负起宗教上神圣责任。家中的女成员不能进入成年礼的现场,但她们可以在女方区域登高观望并高声欢呼。
哭墙前成年礼的欢快愉悦与祈祷者的悲痛伤感形成强烈反差。
在成年礼时,家庭的女眷们隔栏登高相望。
女人不能进入哭墙的主场地,只能隔栏相望。
上面两幅照片反映的是一个以色列士兵在哭墙前祷告前后的表情。开始时感到诧异,听人解释后才理解。面对墙时的默默祷告是对过去的哀悼,祷告后背靠墙的笑脸寓意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