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印度尼泊尔之行(泰姬陵)

标签:
沙贾汗印度泰姬陵阿格拉城堡莫卧儿王朝 |
分类: 旅游 |
我的印度尼泊尔之行不准备按行程写,而是按回来后照片整理的程度写,哪部分照片整理的差不多了,就写哪部分。此篇写泰姬陵。
很多人说到印度有两处地方必看,一处是泰姬陵。有人把泰姬陵列为世界古建的七大奇迹之一,也有专家把它列为新七大奇迹。另一处是恒河,因为它是印度的母亲河。四大文明古国是指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以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
其实很遗憾,这次去印度,只去了泰姬陵,而没有看恒河。因为时间有限,行程只能安排所谓的印度旅游的“金三角”。也就是首都德里,古城阿格拉和斋普尔这三个呈三角形,互相相距200-300公里的城市,这里有大量的老皇宫和其他古建筑,确实称得上是金三角。但恒河却不流经这几个城市。其实除了金三角和恒河,还有印度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孟买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留下些遗憾也好,为今后有机会再去找个借口。
泰姬陵就在阿格拉市,已经忘了什么时候我知道印度有个泰姬陵了,应该是很早,那副蓝天下的白色大理石呈伊斯兰风格的巨型建筑的图景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个有关泰姬陵的爱情故事也略知一二,但对于为什么泰姬陵是伊斯兰建筑等问题却没去探究。
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是印度的古都之一,数百年前,来自阿富汗的贵族率领军队打进印度北部,并成为这一带的统治者,建立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莫卧儿王朝,至第五代皇帝叫沙贾汗,在他还是三王子时,就娶了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阿姬曼芭奴,她性情温柔且擅琴棋书画,且体恤民情,深得沙贾汗的宠爱。在沙贾汗取得王位后,给了她宫中最高的头衔——泰姬.马哈尔。两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形影相随。
但好景不长,1613年,泰姬在虽沙贾汗征战时恰逢生第十四个孩子,她因难产而死,年仅38岁(泰姬死时的年龄有多种说法,从35岁到39岁不等)。在她临终前,沙贾汗紧拥着奄奄一息的爱妻问她还有什么心愿,泰姬告诉他,她希望能拥有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
失去爱妻的沙贾汗悲痛欲绝,据说一夜之间头发花白,再也无心恋战很快挥师回朝。同时下令宫廷为泰姬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他开始履行偌言,在皇城的朱木那河的一侧为泰姬建筑一座真正举世无双的陵墓,为此还亲自参与设计。两年之后泰姬陵开始建造,在用工数万,耗银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历时22年之后,陵墓终于建成。此后,每个月沙贾汗都要身披白纱到泰姬陵悼念爱妻,而且每次在泰姬的棺楟前都会泣不成声。
再后,其子将已年迈的沙贾汗赶下台自己做了莫卧儿王朝的第六位皇帝。老皇帝希望其子为他在朱木那河的另一侧建一座纯黑大理石陵墓,与纯白色大理石的泰姬陵相对,再在河上造一座黑白相间的石桥将两个陵墓连接一起。夺位的儿子不但没同意,还把沙贾汗囚禁在阿格拉红堡(皇宫)内面向泰姬陵的一间小室内。失去自由的老皇帝只能天天幽幽遥望泰姬陵度日,9年后郁郁而终。沙贾汗死后,把他赶下台并囚禁他的儿子也许良心发现,将沙贾汗的棺楟放在了泰姬陵内的泰姬棺楟旁。老皇帝虽然没有建成自己的陵墓,但终于可以和爱妻天天在一起了。
泰姬陵整个陵园分为两个庭院,前院古树参天,开阔幽静,后院是陵园主体,由一个十字形的宽阔水道,交汇于方形的喷水池。十字水道的尽头就是泰姬陵,陵墓的基座为一座高7米、长宽各95米的大理石,而且整个陵墓都用洁白的大理石筑成,对仗工整,中央园塔高62米,四角有四座圆形高塔,高41米并向外倾斜12度(如遇地震等发生,高塔不至于向陵墓主体倾倒)。
泰姬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所呈现的面貌不同,在早晨,伴着初升的朝阳,泰姬陵通身披上灿烂的金黄色;在白天,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她呈现耀眼的纯白色;夕阳下,泰姬陵的颜色不断变化,更是多彩多姿。我是早晨去的泰姬陵,在泰姬陵逗留了三个小时,虽然没有看到一整天她能展示的全部,也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去泰姬陵之前的那个晚上,我们8个人一同花了不少钱观看了反映沙贾汗和泰姬爱情故事的印度歌舞,只有我看的如醉如痴,其他人均觉索然无味。
“邀请心地纯洁者,进入天堂的花园”。这是一句镶嵌在泰姬陵的经文。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这是泰戈尔説的。
这是去泰姬陵的头一天,在阿格拉城堡(老皇宫)远眺泰姬陵时用长焦镜头所摄。泰姬陵旁是朱木那河。
一名印度男子在阿格纳城堡以泰姬陵为背景拍照,虽显落魄,但很潇洒。他的旁边不远就是第六位莫卧儿王朝皇帝囚禁他的父亲,也就是老皇帝沙贾汗(泰姬是他的妻子)的小屋。
从阿格拉城堡看泰姬陵。
泰姬陵外的公园。
晨曦中的泰姬陵。泰姬陵水道的两侧是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着生命和死亡。
泰姬陵的前院,开阔幽静。
泰姬陵的主体两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色砂岩建筑而成,顶部也是典型的白色圆顶。与泰姬陵主体一起构成平衡效果,具有对称之美。
从四个圆形塔的一处看泰姬陵。
泰姬陵上部的局部。
泰姬陵雕刻局部。
大理石雕刻和镶嵌宝石和半宝石的墙体。
细看泰姬陵主体建筑大门上方。
泰姬陵内部回廊局部。
泰姬陵内部回廊。
泰姬陵内部。有两个石棺,大的是泰姬的,小的是皇帝沙贾汗的。但这不是真正的灵棺,真正的灵棺在其下面的地宫中。
泰姬陵主体底部的雕刻。
正门局部。
在泰姬陵大门旁的两个印度美女。也许泰姬与那位白衣少女相貌有相似之处?
这是两个穿着纱丽的日本游客,虽面带笑容,但总觉得不自然。
欧洲游客在泰姬陵前集体合影。
泰姬陵的入口处。
白天的泰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