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政府为什么极力控制房价

(2011-05-18 11:24:53)
标签:

房地产

金融危机

中央政府

房价

杂谈

分类: 杂谈

去年五月份,我写了一篇博文,题目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房子”,重点是从一个侧面分析了部分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其实自觉不自觉地也成了高房价的推手,据说我这篇博文还被刊载在北美的一份华文报纸上。在该博文中我也谈到了其他的观点,只是没有展开。

 

时过一年,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博弈还在继续。在这一年间,中央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地方政府也有一些或实质或象征性的举措,国家国土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限购令;提高首付比;紧缩信贷;用地供应增加;一房一价;国土部的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限地价,竞房价"制度;以及今年年初新"国8条"出台,要求地方政府在一季度内给出房价调整目标,并相继派出8个督查组到16个省开展房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建立约谈制度,对调控不力的各级官员进行敲打等。特别的,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专门提到建3600万套保障房的具体计划,而且今年就开工1000万套。现在的情况是全国房地产成交量萎缩,但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但上涨的势头已得到抑制。这种博弈还在继续,只要房价调控达不到预期目的,不能有效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房价不能回到合理水平或房价上涨幅度不在一个合理水平内,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打压”手段就不会取消,而且还会继续加强。

 

保持房价在高位有很多理由,不说中国人特有的住房情结和民众对住房改善的需要,也不说投资、投机者的推波助澜,更别提房地产开发商的逐利本性,其实仅住房的刚性需求就十分巨大。这是由于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没有完成,全国城镇化、城市化进程仍在加快,农村变城镇,城镇变城市,小城市变中等规模城市,中等城市变大城市,大城市变超大城市,这个过程需要上亿套住宅供应和保证。

还有就是中国传统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实。首先在中国高速增长的GDP中,房地产业占了很大的比重,它的繁荣,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就业岗位。再有就是现在各级政府日子之所以好过来源于可观的财政收入,其中土地财政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买地得来的钱可以干很多事,这是政府官员的政绩问题,当然也包括能解决很多拖欠的民生问题。

 

那么中央政府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台政策以各种方式抑制房价(或曰稳定房价),限制商品房的买卖呢?一方面当然与执政理念有关,以使居者有其屋落到实处,要让最普通的、最基层的老百姓买得起房。否则社会不稳,国家不稳,党的执政基础就会丧失。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防止房地产的泡沫形成。日本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经济发展基本停滞,一振不蹶长达20余年,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起的。2008年发生的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也是由美国“两房”次贷危机引起的,对美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美国实力、美元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削弱。这两个国家产生危机的缘由不在这里赘述,尽管有很多的不一样,但危机都与房子有关。

 

曾看到一条消息,称我国房地产贷款占全国贷款总数的约30%,达数万亿人民币。一旦房地产形成泡沫并破灭,则会形成若干万亿的坏账,金融危机将可能发生。如果我国发生现实的金融危机将会十分严重,因为没有人会帮你,也没有人会救你。因为穷国、小国帮不了你,富国、大国乐于看你的笑话。不会像美国绑架了全世界一样,以它金元霸主的地位使它的金融危机要全世界埋单;不会像亚洲金融危机那样,中国为解决危机作出了特殊贡献;也不会像现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那样,由欧盟其他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中国帮它解套。我们若发生金融危机,既没人帮也没人救。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戛然而止。这才是中国政府极力控制房价的根本原因。

 

尽管中央政府控制房价的决心下的晚了些,但总还算是亡羊补牢。我理解中央政府控制房价不是真正的去打压房地产业,而是使它健康有序发展,“打压”实际上也是保它,房价大跳水对国家也没好处,而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还会由老百姓承担。商品房的房价保持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保障房比较充分,不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等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也会影响到就业;财政不依赖出卖土地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代价是值得的,这种成本也是必须要付出的。而且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同时,可以逼迫地方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过去的以资源换取发展、以投资拉动经济、以土地获取财政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向科技创新的转型,使我国经济能够健康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发展,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