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蝴蝶不问出身

(2009-12-10 18:12:35)
标签:

考研

蝴蝶

出身

化蝶

分类: 杂谈

研究生扩招以后,各单位用人标准也水涨船高。我们学校去年对进人标准又进行了调整,除维持过去已有的博士起点外,还加上了“出身”的说法。即不论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博士,你的本科阶段必须是在全国重点大学就读的,否则即使是北大、清华的博士毕业生也迈不过这道基本门槛儿。这项措施的实行是源于研究生扩招后,学校对应聘人员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再加上有些地方的一般大学,甚至是专科学校,在学生入学后重点学习研究生考试的课程,把大学当作研究生考试的补习班、复习班、突击班,而这些学生几年来就围绕着这几门课转,最后以同等学力的身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且往往能考上,但这些学生的基础可想而知。任何事情基本上是利弊共存的。严格了进人标准,在把一些南郭先生挡在了门外的同时,也有可能会把千里马拒之千里。

 

去年的一天到植物园品花观碟,听见一小女孩问妈妈:蝴蝶是什么变的?

这种话只有小孩子才会问,大人们是不会问的。大人们知道蝴蝶的来历,不就是菜青虫、毛毛虫之类吗。但大人们从来不过问、不在乎毛毛虫作为蝴蝶的出身,尽管有些蝴蝶化蝶前的原虫极为丑陋,好看些的的如蚕宝宝之类还没能化成美丽的蝴蝶,只是变成了娥子。人们在欣赏蝴蝶华丽的外表和翩翩舞姿时,从不会去想她们作为虫子时的模样。除了学术上的专业论述外,人们对蝴蝶的描述几乎全是与美丽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在文章中蝴蝶通常与花配伍并用,流传千古的梁祝爱情悲剧也以殉情化蝶作为高潮戛然而止,留给后人以无限的感叹和遐想。

 

事情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小孩子过问的“出身”问题,大人们却根本不在意,如蝴蝶。而小孩子不在乎的人的“出身”问题,大人们却很在意。“门当户对”古已有之,在我国历史上,论及讲究“出身”,文革期间恐怕是达到了登峰造极。

 

就捉老鼠而言,还是邓大人说的好:管它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这时候,谁也不在意捕鼠能手是家猫、野猫、才猫还是名贵的猫(好像名贵的猫不太会捉老鼠)。

尽管我早已成为了大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但我留恋孩童时期的纯真年代。

 

照了几张蝴蝶的照片,有的蝴蝶还算好看,可我确实不知道她们化蝶前是什么虫子。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蝴蝶不问出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