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祛风湿药

(2008-08-19 15:30:24)
标签:

医学

健康

中医

中药

祛风湿药

爱情

情感

心理

分类: 【한약】

    祛风湿药,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本类药物多具辛香苦燥之性,药性寒、温各异,主入脾、肝、肾三脏,善行关节、肌肉、筋骨之间。功善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止痹痛,通经络,强筋骨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及下肢痿弱等证。

    【祛风湿散寒药】

    本类药物多辛苦温燥,主入肝、脾二经。辛以祛风,苦以燥湿,温以散寒,故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

    一、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肝、膀胱经。(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临床应用)1、风寒湿痹。2、头风头痛,风寒表证及风寒湿表证。(用法用量)煎服,3-10g.

    二、威灵仙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消骨鲠。(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2、痰饮积聚。3、诸骨鲠喉。(用法用量)煎服,5-10g.

    三、川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临床应用)1、风寒湿痹,拘急疼痛。2、诸寒疼痛。(用法用量)煎服,1.5-3g.先煎0.5-1小时。

    四、蕲蛇qishe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痒,定惊止痉。(临床应用)1、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及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2、麻风,疥癣,皮肤瘙痒。3、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每次1-1.5g.

    五、雷公藤  (性味归经)辛、苦,寒;有大毒。归心、肝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杀虫解毒。(临床应用)1、风湿顽痹。2、疔疮肿痛,腰带疮,麻风,顽痹。(用法用量)煎服,1-6g.宜久煎,文火煎2小时以上以降低毒性。

    六、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功效)舒筋活络,除湿和胃。(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2、吐泻转筋。(用法用量)煎服,5-10g.

    七、蚕沙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经。(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化湿和中。(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2、吐泻转筋。(用法用量)煎服,5-15g.包煎。

    【祛风湿清热药】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而性寒,主入肝、脾二经。辛散、苦泄、寒清,故多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

    一、秦艽qinjiao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2、骨蒸潮热,小儿疳热。3、湿热黄疸。(用法用量)煎服,3-10g.

    二、防己fangji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功效)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2、水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煎服,5-10g.

    三、桑枝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行水消肿。(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四肢拘挛。2、水肿,脚气浮肿。(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四、豨莶草xixiancao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2、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祛风湿强筋骨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苦而性温,主入肝、肾二经。味苦能燥,甘温补益,故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症。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等。

    一、五加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骨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2、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及小儿迟。3、水肿,脚气浮肿。(用法用量)煎服,5-10g.

    二、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腰膝酸痛。2、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作者 紫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泻下药
后一篇:化湿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