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凡天资言集·下: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八)第一章资本的价值(2)

(2023-08-06 09:04:43)
标签:

广义资本

价值体系

政治经济学

分类: 系统理论

凡天资言集·下

 

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八)

 

第一章资本的价值

2

 

摘要:第一节 资本的物质质量第二节 资本的商品价值第三节 资本的价值

 

一、物质质量决定了资本价值

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文所定义的生产资料资本、生产力资本构成的资本价值,是其本身的物质质量与包括商品价值及自身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及其相互间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或这些结果中,生产资料及其资本;生产力及其资本,其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产品、商品及货币、资本所进行的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当然也包括这个价值的所谓市场化、社会化的价格表现,是以一个繁复、庞大的社会价值体系,给予客观、系统和科学——有时甚至是主观、片面和“迷信”——的内容与方式或理论与实践反映、体现出来的。

比如,生产资料与生产力所构成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其社会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劳动力,在作为所谓的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中,就存在有关资本定义的巨大理论与实践歧义。虽然,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资料资本,也许其不变资本的定义,“较易”给予理论与实践的解析;虽然,劳动力作为生产力资本,也许其可变资本的定义,也“较易”给予理论与实践的解析。但是,作为劳动工具而言,其究竟是构成生产资料资本或不变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生产力资本或可变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恐怕在理论与实践上,就有“公婆”之争了。如制造劳动工具这一产品的社会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与使用劳动工具这一产品的的社会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定义其是否是可变资本、还是不变资本方面,是存在非常明显的理论与实践差异的。

此外,还包括如固定资本因商品化、货币化的流动性,而导致其资本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属性的异变;还包括如流通资本失去其商品化、货币化的流动性,而导致其资本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属性的质变……如此等等,都对资本价值及其体系的构建、构成,产生重大的产业化、市场化及社会化的影响;都对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构成,产生深远的产业化、市场化及社会化的影响。而这一切,也都包涵于有关资本或所有资本的物质质量,以及其产品化、商品化、货币化及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量变与质变之中。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生产资料,以及生产资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资本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中的作用。

劳动对象的物质质量,是构成资本价值的物质基础的基本条件。在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价值本身,就是各种物质所需要和所提供的物质质量。不同的物质质量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各种物质价值,并满足了人们社会生活及其生产方面,有关诸价值——甚至价格——存在与发展或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的各种需求。从而,也从这些提供与满足中,使劳动对象本身表现并实现了其物质的质量和社会的价值。这一点,最为直观的、现实而历史的展现,就是人们看看古今中外锅里的、碗里的;看看迄今为止人类为“改造自然”所造成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为这个或这些发展变化所做出的种种不懈努力,就足以说明问题的实质了。

劳动工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物质与物质质量,它是资本以生产为内涵,生产资料为载体,借以反映生产资料——当然也包括生产力——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换一句话讲——人类创造劳动工具,并把它放入商品经济的资本(生产资料资本)的价值体系中,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物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包括商品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创造力。因此,劳动工具的物质质量的高低、优劣,是反映资本价值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只要人们从当今人类商品经济社会诸劳动产品,从其诸“硬件”产品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到其诸“软件”产品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在二者产品的诸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的所谓创新发展——抑或其融通、融合发展中,就可以找到无可置辩的诠释。

们有了构成生产资料——乃至生产力——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于是,们也就有了构成资本的物质基础——也就有了物质创造或生产包括商品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条件。但是,这些生产资料在资本价值的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和实现出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劳动对象与劳动对象的相互作用;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的有机结合;劳动工具与劳动工具的有效配置等,都对资本价值的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生产资料的这些相作用、相结合、相配置,只有越合理、越系统和越科学,那么,其所构成的生产资料资本所创造的、包括商品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也就越高、越大、越持久。反之,则越低、越小、越短暂

其次,再分析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以及生产力之间和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资本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中的作用。

说到我们自身的物质质量时,的确有些麻烦。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条件地认为自身可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质量都不错——至少都认为与身边相比的其他劳动力及其人不差上下。实质上,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的差别,是最终影响资本价值体系——包括其商品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的关键。同样的生产资料与不同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结合,所生产的资本价值,在时、空间的存在与发展是绝不相同的。如有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可以用同质量的生产资料,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创造出相对更多的社会价值——这其实就是对所谓剩余价值理论,给予的另一个角度或方面的诠释;有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则可以用相对数量少或相对质量差的生产资料,创造出相对大或相对高的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及社会价值。因此,确定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是确定一个资本和一个资本体系的资本价值——包括其商品价值及社会价值——高低、优劣的关键。

在认识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资本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时,还有必要认识生产力相互之间,以及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其物质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本身的物质质量的差别,在于“这个”或“这些”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作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以及作用于其他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本身的差别。但是,对于整个的市场化、社会的资本价值体系而言,这些差别不应当成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构资本价值体系的层次、环节及其方面上形成的障碍。善于创造、使用劳动工具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不应该到研究、开发劳动对象的领域中去“大显身手”;善于研究、开发劳动对象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也不应该醉心于劳动工具对自所研究、所开发的劳动对象的作用有多大;而致力于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所谓所谓工业化、企业化、产业化及市场化、社会化管理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更不应该用劳心者治人的金科玉律来抬高自身而贬斥0”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中,在“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中的决定性价值……如此等等。当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追逐自身的资本价值的过程中,把自身的物质质量,同构成相对体的商品经济社会物质质量的其他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资本价值体系的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就高得多,也先进、文明得多了。

第三,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质量,对资本价值的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有着重大的物质与社会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物质质量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由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权利享有掩盖下的生产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物质质量,以及由这个物质质量为基础所产生的、包括资本与商品价值在内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活流通的问题——实质也就是所谓社会生产关系所反映的生产力对生产资料的、这样或那样的所谓市场及社会关系问题。因此,其核心是生产力与生产资料,在资本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中,谁处于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主导地位的问题

是谁?我看谁都是!也谁都不是!不管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谁,也不管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最终都要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科学有机的高质量的相互作用。否则,它们就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利用相互间的物质质量,来创造和获取更多、更大的资本与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因此,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与生产资料的物质质量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资本价值、商品价值及社会价值,并不取决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大小,也不取决于这些权利的属性是基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而取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些价值的大小和优劣。这才是所谓“黑猫白猫”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上的精要。

在此尤其要提到的是:对资本的物质质量,在其包括资本价值在内的商品价值、社会价值,在其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中价值量化的最大障碍,是对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的量化。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量化的最大变数这个变数不仅因人,而且因时、 因地;不仅因个人,而且还因群体、社会;不仅因个人生理等物质状况的变化,而且还因其心理等精神状况的变化。这个量化的不确定性,实质上影响了包括商品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体系,在其领域、环节及其方面的构建及构成

在物质质量决定资本价值的社会实践中,如何用客观、系统而科学的方法来量化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及其包括商品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是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人类商品经济及其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并得以实现的最大障碍和标志。正因为如此,将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作为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存在与发展的灵魂,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精神——那就是:人人都是资本家!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物质的自然或自我质量,及其以资本价值为灵魂的社会价值,不仅表现在个别物质的内在质量上,也表现在外在质量上——即个别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亦即生产资料与生产资料;生产力与生产力;以及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多领域、多环节、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构建、构成资本价值及其商品价值、社会价值体系存在与发展的全部内容。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质量,也是最终决定包括资本价值及商品价值、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的全部内容而这个过程,同样是资本价值增值及其保值贬值的全部内容。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商品价值和价格——尤其是后者的价格——虚胖、虚高的资本投资成本,是无法为资本价值及其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尤其是后者的再生产流通,提供有利、有力而持续的资本投资利润保证的。

 

……待续……

 

笔者注:拙作《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基础,除师学蒋学模先生所著的我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政治经济学》之外,还主要包括徐涤新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朱学勤先生主编的《二十五史》;韦尔斯先生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先生译的《世界史纲》。实践思想基础,则源于笔者近半个世纪从学、从工、从政、从商,以及其间涉农的切身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

 

参考附件:

一、商言集

二、鼎言集

三、资言集·上

四、 资言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