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资言集·中广义资本论纲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九)第二章第一节(中)
(2023-04-03 08:13:44)
标签:
广义资本社会总资本可变资本资本价值 |
分类: 系统理论 |
凡天资言集·中
广义资本论纲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
(九)
第二章
第一节
三、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
1)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教育与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
教育的本身就是对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进行物质质量改造,以弥补人的“硬”要素的“先天不足”。从而,使人的资本价值,可以有效地推动相应的资本体系和社会总资本的“升值”。
对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教育,不仅在于外在的技能教育与生理锻炼,还有内在物质因素的心理与修养教育等。从某一方面讲,假如说前者的教育,可以提高生产力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话,那么,后者的教育,就可以提高生产力资本,以及社会总资本存在与发展——或者说是创造和获取价值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同时,个人的教育要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否则,教育本身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削弱一定的社会总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增长——如人才在生产力资本体系各层次、各环节和各方面的配置不当;生产力资本之间相互作用的矛盾过于尖锐;人才外流;社会发展落后于人才发展等。
2)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资本及社会信用。
在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里,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资本价值,往往会被社会价值体系所忽视或贬低。因为,生产资料资本的有形的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比生产力资本的无形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其物质与价值信用,更易于理解、把握和运用。但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本身,就可以相对独立地成为资本主体一方的时候,人的本身的资本及社会信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个人以及社会信用不高,不仅损害发出信用一方的、生产力资本的社会价值——生产力资本所提供的信用基础,来自于生产力本身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也损害接受信用一方的、资本的社会价值——如浪费资本的投资时空效应,及无法确定或保障投资资本,在投资领域或投资体系中的地位等。从一定的社会总资本,在整个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作用与地位的存在与发展的角度讲,个人与社会信用,影响着这个社会总资本,在整个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就是说:构成一定社会总资本的个人以及社会信用越高,那么,它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就越高;那么,这个社会总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也就越高。反之,则将被削弱或贬低。
3)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社会适应力,以及社会对各类可构成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的质量与价值的广泛、深入地吸收和包容。
社会适应力,实质上是对生产力的主体——人的“硬”要素的一种“修正”。无论个人的各项“硬”要素——如生理、技能和心理指标有多高或多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才是实际考验个人在社会总资本中的现实作用与价值的重要因素。“硬”要素指标再高,不能迅速去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总资本构筑的需要。那么,他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个别性资本,在社会总资本建设中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能获得在社会总资本中更好、更高的价值地位。相反,虽然有些个人的“硬”要素不高,但是,他由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总资本的构筑,而物尽其能。那么,他在社会总资本的价值体系中,就会因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甚至超值发挥,而获得更高的价值地位。
当然,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社会适应力,与社会对“另类”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和价值的广泛、深刻的吸收及包容,密切相关。它可以给个人的小资本在社会总资本这一大资本中,充分发挥其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而创造一个宽松的客观的物质与社会环境。从这一点来讲,社会总资本对各类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所进行的广泛、深刻的吸收与包容,也是判断一定社会总资本的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
4)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意志发挥、价值取向,与构成一定社会总资本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的交溶。
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意志发挥、价值取向,是以人的物质质量、社会修养等为基础的。除了物质质量不谈,就人的社会修养而言,其对人类去创造社会价值,显然起着很大的作用。自然也就对社会总资本的构筑,起着很大的作用。
人的意志发挥和价值取向,实质上是判断能够作为资本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社会总资本中谋求自身权益,并因此而投身——投资于社会总资本的构建的意志发挥和价值取向。有的会偏向自身;有的则会偏向社会;当然,也有的会寻求一种意志发挥和价值取向的相对平衡。这种意志和取向,一旦形成社会影响力,那么,对社会总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形成,将会产生现实而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去利用这个影响,来推动社会总资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呢?这时,构成一定社会总资本的内在与社会因素一—如历史、文化等,就显示出它的物质作用和社会价值了。
如果,一定社会的历史容量大、文化水平高,那么,这个社会对生产力——劳动力——人的意志和价值取向,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意志力,就有了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修正或引导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总资本价值体系的构筑的。其基本意义,就是在鼓励人的意志充分发挥,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的同时。也抑制或约束人的意志的过分膨胀,和价值取向过于分散或专制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和离心力。当这种鼓励与约束,达到相对完美的平衡时。那么,这个社会总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创造力,将充满活力。而构成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将会因个人意志和价值取向的相对平衡,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
当然,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作为生产力资本的价值取向,不仅包含人的意志力,也包含人的价值取向的方面。假如说,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意志,是构成生产力资本物质力量的话,那么,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价值取向,就是构成生产力资本物质结构的重要内容。意志力大,固然可以增强生产力资本创造和获取价值的能力,而价值取向多样化,则可以丰富生产力资本的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的构成。二者同样有益于生产力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构筑与发展。
5)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技能发挥,以及其相互间在社会总资本的、社会价值创造中的系统而有机结合。
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技能的发挥,可以充分显示其作为资本一方的、生产力的社会价值。这一点不用多说。在这里着重要阐述的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技能的发挥,及相互间在社会总资本的社会价值创造中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的生产力资本运营过程中,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技能的发挥,并不总是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出现消极、负面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构成一定社会总资本的各个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技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某个个人的技能在充分发挥的同时,又有意或无意地抑制或妨碍了另外一个个人的技能的发挥。当这种矛盾持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就会危害到由此构成的相应的资本价值体系运营。进而广之,自然也就会影响——甚至危害相应的社会总资本的价值体系的稳定、持续发展。
社会总资本是一个系统而有机的价值体系,所以,不应当存在发挥某一个资本价值的同时,又存在抑制另一个资本价值的矛盾的持续出现。这样,会严重损害社会总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而应当鼓励各个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都把自身的技能在构成社会总资本的各层次、各环节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有益于相应的社会总资本价值体系的构筑。
总之,这些作为生产力资本的“软”要素,也是一种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它与生产力资本的“硬”要素一起,成为了生产力资本推动社会总资本向前发展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根本物质与社会意义,就在于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对自然物质质量的发现,和利用这些发现对其他物质的社会作用,来创造和获取更多、更高的物质质量和社会价值。这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社会总资本价值体系中,寻求其相应的价值地位的首要物质与社会条件。
(待续)
参考附件:
一、《商言集》
二、《鼎言集》
三、《资言集·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