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二百一十九)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1)
(2023-01-31 08:45:54)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价值工具双循环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二百一十九)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1)
笔者按:或言人本善,亦或曰人本恶,并为此争论了数以千年。这种“罗生门”,同样也反映人们在对有关商品和资本,它们是善是恶的问题上。其实,商品也好、资本也罢,它们也只不过是人类发展在从初级、到高级阶段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生产流通中,所创造、使用的价值工具而已。既然其是工具,那么,商品抑或资本,何来善、恶之别呢?说来,也许只是因为人有善亦有恶,于是,也造就了二者的善与恶吧!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四期)
(2019-2020)
开放的双循环需用好两个价值工具
在此姑且抛开上层建筑领域的有关要素,去涉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所谓“双循环”不谈,在此仅仅就经济基础领域的有关要素——或者说有关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有关价值流通的基本或核心要素而言,当今及未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双循环”,是绝对离不开商品和资本,这两个至今仍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理论与实践中,发挥重要的市场与社会作用的基本价值工具的运用。
首先,就利用商品这个价值工具所进行的国际流通贸易而言。
从原材料商品、到来料加工商品的出口贸易,再到多品类及高附加值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从较为单一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力输出,到较为多元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服务贸易;从外贸为因、内贸为果,到内贸、外贸互为因果,这其实勾勒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商贸领域进行其商品生产流通中,从低级向高级的商品流通贸易发展的基本历程。而且,这个国际商品流通贸易的发展历程,将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双循环”的建设发展,而向着其更高级的市场和社会形态、阶段前进。在这个前进过程中,人们应当牢牢地厘清、厘定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人类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任何一种现实和潜在的、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事物,都能够转化为商品,并因此成为其商品价值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市场与社会工具。同时,也最终因为这样的商品价值的生产流通,而为进一步的资本价值的生产流通,以及更为广域的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奠定不可或缺的市场基础、社会基础。
其次,就利用资本这个价值工具所进行的国际投资贸易而言。
从基于商品流通贸易而产生的、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的投资交易,到基于资本自身的、从金融资本到产业资本或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资本投资贸易,资本的本质,其实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剥削价值的工具,而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商品价值的生产流通,而产生的价值工具本身。把资本这个价值工具,“认定”为剥削价值工具,就如同把商品这个价值工具,利用作为价格欺诈的工具一样,其实并不在于这些价值工具本身,而在于利用或使用这些价值工具的人。因此,我们在利用资本这个价值工具,去进行包括资本输出、输入在内的国际投资贸易时,应当更加注重资本这个价值工具,在对外、对内投资贸易过程中,所进行的商品及其价值生产流通的重要作用。而资本这个价值工具,在从事相应的商品价值的生产流通,并最终因商品价值的生产流通,而实现资本自身的价值生产流通过程中,是不分什么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的。
最后,就商品与资本这两个价值工具,在商品流通贸易和资本投资贸易中的相互转化而言。
无论是从商品的输出、还是输入;无论是从资本的输出、还是输入,商品通过其流通贸易转化为资本,再随时随地的转化成为资本的投资贸易,以及再通过资本投资所进行的商品生产流通,进行商品的再流通贸易和进一步的资本再投资贸易,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体制之类的障碍,更不存在什么市场之间的障碍。这才是从我国到国际、从国际到我国市场开放的所谓“双循环”的全部内容。在这个从商品到资本,从资本到商品的转化与再转化的市场活动、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内因决定外因,还是外因反作用内因,参与这样的市场活动、经济活动的各个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应当是相对趋同的。也只有这个相对趋同的利益,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商品和资本,这两个人类商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基本价值工具,去建立、完善起其所谓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无论是商品这个价值工具,还是资本这个价值工具,其在我国对国际或国际对我国的市场开放中的所谓“双循环”上,无论是其“双循环”的内因与外因孰为主、谁为次,其基本的市场及社会价值属性,是没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的。这正如笔者一直以来鼓吹的:商品,是没有阶级之分的;资本,也是没有主义之分的。如此,当我国对外开放市场,并在所谓“双循环”的商品与资本的输出、输入中,恐怕只有中国制造、世界制造的商品流通贸易;恐怕只有中国资本、国际资本的投资贸易,而没有什么国资或民资、东方或西方等等,基于什么意识形态之类的这样或那样“属性”差异的、商品流通贸易和资本投资贸易。这一点,对于“十三五”第十篇的《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以及其诸章节的规划及实施来讲,事实上是不可或缺地一以贯之的。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