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九十二)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3·3)
(2023-01-11 17:42:21)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三农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九十二)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3·3)
笔者按:“三农”所涉及的诸资产及其权益构成,其实就是包括“三农”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要素。这个核心要素,不仅反映在产品的商品化方面,也反映在商品化后的产品,其货币化、资本化方面。并因为这些反映,而进一步地反映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人类经济社会诸价值生产流通的产业化、市场化及其社会化方面。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三期)
(2018-2019)
“三农”长治久安所基于的三要素
多年来,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一号文件”涉农,也在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的重要篇章中,系统地计划、规划和论述着“三农”。而事实上,无论是就整体的“三农”问题而言,还是就其农村、农业及农民的各个领域而论,解决其所有问题的关键,仍然集中在三个要素、一条主线上。这三个要素、一条主线,其实也就是使得“三农”得以长治久安,并使之全面、深入地融入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之中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它就是我国社会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力、社会体制这三要素,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这条主线,对“三农”建设发展的基础、纲领性作用。
首先,生产资料要素是农村经营管理的发展根本。
无论是农村土地的“三地”,还是其“三权”如何流转及权属谁属,从其产权权益的阶段性、短期性的商品化,到其相应权益的持续性、长期性的资本化,再到其产权权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市场化、社会化,其实都是以土地为基础核心的社会生产资料,为保障经济社会的价值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至于这样的价值生产流通,是面向商品价值领域,还是步入资本价值领域,其实都是整个社会价值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个包括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领域的价值生产流通中,由于社会生产资料在商品化、资本化——尤其是其商品化,以及其进一步的市场化、社会化,终将使相应的社会生产资料,在流转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产生权属分散、转移、归集,以及再分散、再转移、再归集等市场化和社会化活动。当然,这样的活动所产生的市场问题、社会问题,亦是因应相配套、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及其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健全,而不可或缺地为之提供高瞻远瞩、前瞻指引的社会保障作用。
其次,生产力要素是农业生产工业化的发展动力。
从权利获得、享有的角度讲,无论农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权属谁属,如果其相应的社会生产资料资产,意图通过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去生产及流通其市场价值、社会价值,那么,就必须为这些社会生产资料赋予相应的价值。而这个价值的赋予、赋能,其实并不是或并不主要是源于社会生产资料本身,而是或主要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物质主体或核心、灵魂——劳动力及其人。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相应的“三农”领域,无论是从农业走向工业,还是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或二者的相互融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工业化进程,都应当是兼蓄包容、协调并进地系统化发展的结果。而这个发展及其结果,也不是或不主要是基于社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社会化生产及其流通的需求,而是或主要是基于社会生产力的市场化、社会化生产及其流通的需求。如此可知,我国农业工业化发展及其质的飞跃,一定要从整个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的价值生产流通的需求,以商品化、资本化的价值途径,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大流通。这其中包括打破“三农”樊篱的、从企业联合到产业融合,从行业互通到市场融通的、产业化的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
第三,体制要素是农民生活、生产城镇化的发展保障。
不要说蓝领和白领之类的、涉及农民或居民的城镇化生活问题,就是这些“劳工”的个性化和产业化;就是其市场化和产业化,如此等等的这化或那化的、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生产力及其劳动力的诸多重要问题,究竟又会表现或体现在哪里呢?以笔者愚见,其实就是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之类的社会体制问题。因此也可以说,我国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以其社会生产力及劳动力为代表的农民问题,其实最终就是通过城镇化,来使中国城乡体制,从二元制向一元制迈进的发展、进步过程;就是为了保证这个过程的可持续进步发展的、一系列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这样的体制改革过程——当然也包括其成果,无论是这样或那样的“事前”、“事中”或“事后”的种种问责,其实都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得失成败的“试金石”。
尤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人们一再宣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去明了所谓的包括“三农”在内的、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以及笔者所一直以来主张的“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和农村经营管理企业化”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体制问题,更是包括体制或以体制为表现形式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构成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客观、系统而科学的创新改革及建设发展的问题。如此一来,上述所谓“解决我国其所有问题的关键,仍然集中在三个要素、一条主线上”的表述,还有什么,能令多少明白些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人所不明白的呢?!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