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五十二)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1·3)
(2022-12-19 08:16:53)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体制改革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五十二)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1·3)
笔者按:市场与政策,固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但市场和政策自身,本身也是一个内含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比如市场主体希求市场竞争,可其需求市场竞争的目的,往往又是为了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相对垄断的目的;比如政策主体希求市场及社会管理,可其需要的市场及社会管理,则往往又是为了鼓励相对的竞争,以实现扩大与巩固税源、税基的目的。由此可知,市场与政策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本身就存在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的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必然是系统性的、体制化的。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一期)
(2016-2017)
面临市场与政策体制改革的多重挑战
事实上,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演进的本身,就表明了本标题所要表明的主旨要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造成了市场体制与政策体制改革的多重挑战。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所谓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系统而科学的融合,也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除非人们可以真正地、全面地抛弃商品经济本身;除非人们真正地、全面地抛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如果不能,那么,还是让人们老老实实地去面对这样的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又具有长久历史性的多重挑战吧!
值此社会环境及历史关头,人们又将如何面临、并面对本应当包括深入到社会生产关系;广泛到整个经济基础领域和上层建筑领域的诸多市场体制、政策体制及社会体制改革的多重挑战呢?
首先,市场需求所面对的政策监管矛盾。
直到今天,我国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相当有实力的企业——无论是所谓的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其中的产业资本投资企业、还是其中的金融资本投资企业,这些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及社会环境中的稳定作用。不过,所谓“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老调”,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返弹”。这个问题不断出现的结点,似乎也归结于市场与政策的博弈。可这样的博弈,不管怎样都应当有包括市场体制、政策体制在内的社会体制这个“编导”,来“编剧”、“导演”。而这样的“编剧”、“导演”,为什么在面对重重复杂的诸多市场及社会体制改革“大戏”时,却没有“编导”出剧情虽然跌宕起伏,但却依然引人入胜、入情合理的“大片”呢?问题恐怕就在于市场需求者与政策监管者,都没有真正地把对方、也把自己,当作同台表演的角色——或者只强调自己是这场体制改革大戏的主角,而把对方视为配角。而这,也恰恰是各项体制改革所亟需深入开展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因所谓的体制性问题,而导致的市场需求与政策要求矛盾不断重现的主要结点之一。
其次,政策创新要求如何适应市场创新发展的需求。
到底是政策创新要适应市场创新的需求,还是市场创新要“适配”政策创新的要求呢?从目前我国强调对市场监管、管治,要采取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政策来看,似乎应当是前者。同时,在笔者看来,这也符合事物产生、发展的一般性“流程”。可问题是市场创新所面对的、前置的审批政策,依然存在巨大的体制性要求。从另一个或某个角度看,这个体制性要求,其实并不主要出在法律制度及其体制方面,也不出在市场制度及其体制方面,而主要出在政策制度及其体制方面。因为,其体制性的流程就在于:市场诸多创新的政策性审批,首先是基于市场创新自身所依据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市场规则、行业规则、产业规则及企业规则等。其次是所谓的市场创新,还必须符合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的法律制度,以及已有的国家及政府政策法规、规定。
第三,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谁是鸡、谁是蛋。
自二十一世纪之前的工业化革命、再到信息化革命,再到本世纪诸多基于上述革命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的大量创新应用,已经导致包括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日趋扁平化。与此同时,我们的金融嵌套及政策嵌套所导致的资金链、政策链过长及其结构过于复杂,仍然在导致着市场及社会运行、管理成本虚高或畸高不下。因此,仅仅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体制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包括“十三五”规划《构建发展新体制》这篇中要求的——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及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在内的、整个市场体制及社会体制的力量,是难以从根本上和系统上去解决包括上述在内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市场及社会问题的。如此可知,所谓的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究竟谁是主导体制改革、创新的鸡或蛋,已经不是那么十分重要了。重要的,是彼此能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地共同推动或促进我国包括市场体制、政策体制在内的社会体制的深入而系统的改革及其创新发展。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