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四十七)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0·18)
(2022-12-15 18:31:11)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电子政务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四十七)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0·18)
笔者按:在电子商务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已经由实向虚、并再由虚向实,并在如今发展到虚实并用、服务实体的市场场景进步发展之时,电子政务能否借鉴电子商务“先行先试”,在利用新技术研发、应用的经验教训上,也发展出自身的虚实并用、服务实体的社会场景呢?
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发展的现实场景来看,这并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只是一个有待于进行系统性结构化、精细化的构建、研发和应用、发展的问题。如此亦可知,由新技术支持下的民主与法治,也一定能够以相应的电子政务,在其上层建筑领域服务于经济基础领域的同时,以进一步地服务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发展,做出其积极的贡献。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期)
(2015-2016)
新技术条件下的民主与法治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深受数千年的、以行政为主导的社会来讲,要想极具创新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真是殊非易事。为此,笔者不禁浮想:能不能在以互联网、计算机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爆炸式”发展的当今及今后,充分利用和发挥这“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地、有效地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呢?为此,对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十八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其中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阐述,笔者固然知其深明大义。但还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要素,间接地从所谓的新技术角度,去引申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是新技术条件下的社会及政治民主。这里之所以把社会民主冠之于前,因为,社会民主才是政治文明之根,而政治民主只是政治文明之花。因此,以经济基础领域的市场化建设,以上层建筑领域的民主化建设,二者的客观、系统而科学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包括政治上的、整个上层建筑——当然也包括经济基础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民主。事实上,在新技术的条件下的政治民主,实际是可有很大的社会发挥空间的。因为,其对实体政治的影响,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缓冲、并具可操作性空间的。同时,在社会法理等可控空间——如信访、“维权”等方面,也具有非常积极的可操作空间。
其次,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法制及法治建设。事实上,以立法及立法监督为基础,以司法和执法为手段,据此所建立、建设及完善的法制体系,才能为法治提供坚实的法理基础。这是一个法制及法治建设,如何利用新技术、并不被新技术所利用的问题。因为,新技术的所谓社会化——甚至包括市场化——应用,其本身也有一个适用法律或法律适用性的问题。为此,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技术条件的立法基础、司法实践和执法取证等所存在的“技术性”挑战的问题。
最后,就新技术条件下的反腐而言,无论是以权谋利、以权谋私为特征的权利腐败,还是擅用职权、滥用职权为特征的权力腐败;也无论这些腐败反映在人们的生活领域、还是生产领域,其实都是对包括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危害。而从根本上避免这样危害和损害的,也不仅仅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政策化反腐,更是在于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体制化反腐。这样反腐,才是我国中长期反腐斗争的战略性“规划”问题;才是新技术“战术性”运用于民主、法治等上层建筑,以及其政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参考目录
“十三五”规划建议章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