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三十六)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0·7)
(2022-12-08 19:21:31)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基建投资投资成本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三十六)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0·7)
笔者按:无论是什么样的所有制国家和社会,其投资的产业化、市场化也好,抑或社会化也好,这些投资的成本及其利润的形成,都与组成相应国家和社会的所有成员,产生直接或间接、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并因这些关系而对其成员产生直接或间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此可知,正如商业投资在“意向”之初,就必须以投资成本为基点,投资利润为目的一样,政策投资在规划之初,也必须以其投资成本为基点,投资利润为目的,而非反之的本末倒置。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期)
(2015-2016)
基建要寻求生产与生活成本、利润最大公约数
无论构筑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及其网络或这样的基础设施及其网络、体系,是由什么样的内容、形式构筑,其实都离不开投资。既然是投资,那么,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投资权益要求。这个投资权益的基本要求,就是投资成本的回收,以及并在这个投资成本回收期的前提下,寻求投资利润的“最大化”。如此可知,对于以社会或公共投资为主要方向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讲,其建设所需要的、从生产到生活领域的投资,不仅要寻求不同投资主体之间成本与利润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还要寻求各投资主体在投资权利的、从经济基础领域到上层建筑领域诸权利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因此,包括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与生活供给和需求中,寻求包括基础设施网络构筑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与利润的最大公约数,可以说是其中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各经济或市场主体的经济及社会权利。不是吗?请看国家“十三五”规划在其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主要章节中,无论是完善现代综合交易运输体系,还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和强化水安全保障,无不实质性地涉及到了基于这些领域基本生产和生活的、广泛的公共或公众权利。而这个或这些权利,难道就不涉及到公众社会化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领域的各环节及各方面吗?
首先,就相关“十三五”规划第七篇有关章节的、在本文所涉及内容的所谓成本部分而言,谨就其中极其受政策影响的、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其网络建设——的社会公共成本和社会成员成本而言,这一大类的——包括所谓PPP在内的——以政府形形色色引导基金为主的社会或公共投资,其投资成本的回收周期,其实以几年或一个五年规划期计,都是短期的投资规划或行为,其动辄以十几年或几十年投资周期计,亦属正常。如此,在如此周期的成本回收期里,最终不得不“违约”而给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网络、体系和安全等,带来成本难以或无法回收的影响呢?
其次,就本文相关、并涉及更为广泛的利润部分而言,其实,所有的关乎公共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实质就是其包括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从其价值生产到交换及消费等价值生产流通的权利分配、再分配的问题。如此,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所有关乎人们生产及生活的、价值生产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所获得的“利润”或权利,又该如何回馈真正的包括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者——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物质与社会要素——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核心物质与社会要素——劳动力,并最终合乎、满足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系统而科学的建设要求,以及其不同的经济或市场主体——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这样或那样的投资及其权益呢?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参考目录
“十三五”规划建议章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