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一十四)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9·1)
(2022-11-20 08:30:10)
标签:
五年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一十四)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9·1)
笔者按:笔者在这一系列文稿的第九期、第十期和第十一期,可谓是在其表述中出现了一些时间线、时间结点的紊乱。比如在这一期的第十期,其实才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冲刺、收官之年。同时,又是在这一年的第四季,又是央地执政党组织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并因此为央地政府来年的“十三五”规划,提出规划制定总方向、总基调的启始之年。而到了“十三五”之后,中央对于“十四五”规划,就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命名,并从“十四五”开始,我国的五年规划等中长期规划,已经包括中短期、中长期及超远期等规划了。同时,这也意识着未来对规划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匹配制定、实施,变得更为重要了。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九期)
(2014-2015)
新常态下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变与不变
“十一五”要“保八”,“十二五”又谈“守七”,那么,在接下来的“十三五”还会不会就“常六”的“新常态”纠结呢?其实,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基数的不断扩大,同时,更由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总体增长率下降到6%及以下,也算得上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一种常态。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经济总体的增长质量的追求,要优于“老常态”的增长数量追求,以及人均所能够贡献、并享受的这种经济增长,会令绝大多数的国民,比过去得到更“普惠”的感受、实惠,这才是中国今后中长期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这一点,其实就是在“新常态”中对“老常态”问题的解决,而实现的一种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如此,有关“十三五”规划的社会承诺及其政治、经济责任,也就不言而喻地包涵、蕴含其中了。
事实上,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其实也是要面对“老常态”诸多“老大难”问题的挑战的。比如,这其中近日提出的、我国经济政策从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变或相互平衡等政策建基基础;比如,金融政策如何克服流通性过强、而非过剩的为实体经济提供“普惠”金融的产业服务、市场服务;比如,制造业一方面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山寨”商品仍然具有非常巨大的生产动能与消费需求;还比如,服务业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诸领域的、全面而系统的社会服务,还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结构日益丰富性、多样性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生产、生活需求等。
在此,笔者要格外提出的是,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无论是从生产链、供应链,还是交易(交换)链、消费链,我国未来从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到服务业的“互联网+”,都应当从行业链或产业链与产品链或商品链,以及资本链、价值链或价格链,去因应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从初中级向中高级阶级建设发展的必然规律;去因应其建设发展的这个必然规律,去诠释、践行并创新发展自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原理。
事实上,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利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或推动GDP的增长,这“三驾马车”所载荷、所“乘坐”的核心物质与社会要素,就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的核心——劳动力及其人!在今年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其所必须遵循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提出了其主要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提出了其基本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些规划建议,其实就包涵了大量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相信也将贯穿于明年“两会”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之中。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参考目录
“十三五”规划建议章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十二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