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凡天
杨凡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34
  • 关注人气: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议“十四五”之十:文化个性发展为共性才能成为文明

(2022-11-09 07:56:58)
标签:

五年规划

十四五

文化传承

文明形成

分类: 系统理论

五年规划与政府报告议征

2021-2022

 

“十之十文化个性发展为共性才能成为文明

 

纵观全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从社会生产关系上,还是基于社会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无论是经济基础领域的诸价值生产流通,还是上层建筑领域的诸意识形态等,所谓这样或那样的文化,都有一个由个人向社会;都有一个由个性向共性的创造、创新的斗争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彼此传承,也在于空间上的相互影响。

在经济基础领域,从价值生产流通的工具来讲,小到微观领域的产品、商品,大到宏观领域的货币、资本,从它们产生、到传播,有没有各自相应的产品、商品及货币、资本文化个性呢?从价值生产流通领域所需要的生存、发展“土壤”——市场、经济及社会而言,这些领域有没有相应的市场文化、经济文化及社会文化呢?

在上层建筑领域,从“高、大、上”的政治、法律等领域,有没有它所传承的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的个性呢?从“世俗化”的文学艺术、道德规范和宗教思想等领域,有没有其特有的文艺文化个性、道德文化个性及宗教文化个性呢?

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无论是社会生产力对其相互之间,还是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生产资料之间,有没有相应的这样或那样的所有权、使用权等权益个性,以及由这些权益的传承方式或内容,所形成的文化及其个性呢?

有的,一定是有的。只是这种处处可寻、比比皆是的文化个性,最终能否升华为一种文明,那就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个性的坚持,更是一种文化个性之间的相互交融、兼容,并因此融通、融合成为一种文明。这种文明,不仅蕴含于经济基础领域的商业文明、市场文明、经济文明等,也蕴含于上层建筑领域的管理文明、政策文明、政治文明等。

 

阅读参考:

始议“十四五”之一:双循环需求下的共同富裕和一带一路

始议“十四五”之二:自科创新与社科创新要协调、同步发展

始议“十四五”之三:产业结构建设发展的自由度和系统性

始议“十四五”之四:基于市场化、全球化的“双循环”

始议“十四五”之五:数字经济仍是价值生产流通的镜像反映

始议“十四五”之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化改革

始议“十四五”之七:产业植入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始议“十四五”之八:城镇管理在国家、社会管治中的基础性

始议“十四五”之九:区域经济产业规模的集约化、市场化

始议“十四五”之十:文明是文化传承、表现的基因、灵魂

 

附件:中央政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