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七十六)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13)
(2022-10-13 08:02:09)
标签:
五年规划十二五政治文明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七十六)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13)
笔者按:经过上世纪一战、二战——尤其是冷战之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这二十多年,无论是从世界市场经济,还是从全球地缘政治的发展实际来看,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内的、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其实仍然需要更进一步地不断厘清、厘定。这其中,政治文明所基于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与现实生产、生活需求的矛盾;政治文明所基于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其在经济基础领域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权利与义务的矛盾,显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主义”所能够根本性、完全性、持续性地解决,并又在人类社会生产及生活进程中不断地滋生的。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
(2010-2011)
仍需厘清、厘定的政治文明理论
无论什么样的阶级,也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其实都需要他们所需要的民主与法制。因此,这种符合所谓阶级利益及社会现实需要的民主与法制,显然是与其社会的政治文明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民主与法制,显然是需要在政治文明的创新进步、持续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不过,正如众所皆知的精神文明的发展,是要基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一样,政治文明发展的本身,也是需要以经济文明的发展为基础的。
时至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笔者注:截止“十二五”第一年);时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比较高的水平的今天;时至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人类信息化社会发展到如此进步的今天,在当今的中国,其民主与法制的发展的关键,显然已经不是经济或物质文明的发展基础的问题,而是政治文明的配套改革发展的问题。如此可知,“十二五”规划本篇章所涉及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了。
其实,在一个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其法制的本身,也是民主的产物。这样的、以民主为条件或基础的法制,已经不是某个阶级的法制,而是整个社会绝大多数阶级的法制。因此,其民主与法制所捍卫的,也是基于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社会阶层或阶级。而这,才是先进的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
在我国,相应的政治文明的发展,还存在着非常现实、且几乎很浅显的问题。比如各种社会公众人物,当其需要媒体等机构,助其获得公共利益时,其所表现出来的一张嘴脸,显然较之受到相应的机构或公众的监督,表现得完全不一样;还比如当多数人想借助互联网等公共途径等,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彰显其个性时,却非常惧怕或逃避实名表露。如此等等。
附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参考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