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已出:花城出版社出版《白夜谭》

(2009-11-20 12:06:42)
标签:

杂谈

新书已出:花城出版社出版《白夜谭》

 

前日在深圳,拿到了刚出版的新书《白夜谭》,此书写作也已跨新旧两个世纪,书中纪录尽皆白夜酒吧的人和事。某些篇章也曾在博客上发过。

书后责编这样介绍道:本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另类文学史:纪录了中国最大诗歌重镇——成都的诗人、艺术家的生活和写作状态;一个沙龙成长史:纪录一个历时十一年的文学沙龙——白夜的生存、成长和现状。

通过“白夜”十年来经历的人和事,比许许多名人,比如许多无名的过路者,反映了成都这个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剧变及作者个人对这些变化的观察思考。

下面是前言中的部份内容。

 

我和白夜

 

我生来不是作商人的料,尽管我的血液中流动有商人的血液。我的外公他死得太早,菩萨保佑。他没有能够将他的精明头脑和经商才能,全部遗传给我的母亲。听我母亲讲:外公事业兴旺时,成都有一条街的铺面都是他的。但是,天妒良才,他没能活到将产业平平安安遗留给儿女的年龄,而是病逝他乡。他的财产,孤儿寡母也未能保得住。最后被族长用一口镶珍珠的高级香檀木棺材,将其置换了。我很想顺势写下去,那会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但与本书无关,只能留在下一本书中发挥了。

我的母亲,血液中还是残留了一点外公的商业基因。所以,她一直是女人中,思维极其敏捷和理性的一类。生不逢时,我常常想:如果母亲是生在这个时代,她也一定是个女强人,不是某某排行榜上的女杰,也是某某企业的老总。我后来接触了这两大类百炼成钢的女人,说实话,比起我妈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来说,也不怎么样。但是,这个思路也只能嗄然而止,留待下一本书发挥。

我的父亲,专业是财务会计。但他更喜欢的是文学,以及文学创作。但是在他的那个时代里,在他所置身的那个环境中,这一爱好,一直被悄悄地隐藏起来。文革中,被他藏在床底下的几箱书,成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教材。直到退休之后,父亲才能够公开地写作起来,不为任何目的,只是纯粹地写作。父亲的文笔非常好,文字简练、克制,不加修饰。每当我由衷地赞扬时,父亲就说:这是长期写财务报告的结果。

轮到我出场时,父亲的财务专业头脑,对我没有半点影响,相反,我小时候看到过几则会计贪污巨款被枪毙的消息,从此后,就像得了强近症式的,最害怕长大以后的工作是会计。在白夜,我最烦的就是我的搭档戴红,又拿着每月的进出账单来找我,并事无巨细地计算支出,并要求我弄清楚每一项数据。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我完全没有商业头脑。外公的聪明才智和对商业高屋建瓴的认识,母亲的敏捷思维和决断能力,通过DNA传递到我,已经稀释了很多。残留的部分,就是让我还有一点商业眼光,和时不时迸发出来、但极不稳定的商业灵感。

我和白夜的故事,就从有一天,在玉林西路迸发出来的灵感,开始说起。 

1998年的一天上午,我路过离家很近的玉林西路,在路口一家未开门的服装店门口,我看到了一则招租广告。

这是一个扇形的店门,从风水学上说,它位于非常好的一个路口(我对风水有一种直觉)。坐北朝南、门面宽阔,正对一个丁字路口。前面是通畅的玉林西路,右边是一条小街。我大约只考虑了一分钟,就从卷帘门上揭下来了这则广告。从那一刻到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98年的冬天寒次无比,风好象格外有耐心,吹得我骨冷心寒。但是,我那许久才迸发一次的灵感告诉我:就这样了,把这家服装店盘下来,开成酒吧。接近元旦的前一天,我说服了多年好友戴红,与我一起作这件事。

从那时至现在,我的生活就变成了两点一线:从白夜到家;从写作到经营。白夜和写作,纵贯了我生活中十年的时间,也纵贯了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十年的变迁。

这本书,写的就是这十年中围绕白夜的各种点点滴滴的趣事,以及成都朋友圈子中的人和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