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人不见古时月

(2008-09-17 11:42:36)
标签:

杂谈

今年中秋节,成都罕见的皓月当空,坐在新白夜的院落里与朋友赏月,恍若隔世。不能回想起上一次赏到明月是几时?大约已是老白夜开张未几的日子,去年曾写过一文,贴出来以慰此夜。 

 

 

 

今人不见古时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_________李白——《把酒问月》

 

今晚,在白夜酒吧室外,与朋友聊天。突然发现今夜与往日不一样。

“要到十五了吧?月亮这么圆?”我问朋友。

“今天就是十五,你都不知道呵?”朋友回答。

确实不知道,现在谁还抬头看月亮呵,尤其在成都。上一回抬头看到大片星星,都是小时候的事了。上一回看月亮,时间离得倒挺近,就在五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那是因为我们的吧员小赵,买了一个高倍望远镜,架在白夜的院坝里,着实地招摇了一阵子,那两天,连过路的行人,都要凑上来瞧几眼。

我当然也看了,看完之后我想:幸亏在古代没有发明天文望远镜,否则什么李白、苏轼等的咏月、问月的诗,全都没有了。

一年三百六十天,也许只有中秋节,让我想起了天上的月亮。古人赏月、鉴月、吟月、问月,整个一部古代诗歌史,可说是把一个月亮写尽、写穷、写透,写得后人已无所事诗。

“眼前有月道不得,古人题诗在上头”。举头望月,我突然想到:是科技葬送了人们的想象力,自从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人类只走了小小的一步,科技走了大大的一步;而诗人的想象力却由此止步。当人们发现月球上除了死寂的环形山和之外,什么玉兔银蟾;青女素娥;什么玉斧桂树、捣药伐树;都成了一派谵言妄语,更别说嫦娥吴刚这样的神话了。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断送了人的想象力,现代性是对人类想象力的一个阻断。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行色匆匆、再也不会有人有空闲时间和精力驻足停步,对天一望。更别说有闲情逸志去观察、想象,关注月亮阴晴圆缺的每一个微妙变化,去描写和吟咏月形、月情、月色、或想象与月亮的主客体关系互换、并置、虚拟,借题发挥,然后对月、邀月、问月、攀月。古人常想象到月亮上去居住,称之为“天上宫阙”,现代人却已经知道月亮上面连水都没有,一片荒漠,居住条件让人却步。如果有一天地球无法居住下去了,人类只好移民别的星球,那月亮也不在考虑之中。古人年年月月天天对月思索、求证、遐想,从中获取对人生哲学的追寻,也把月亮当成孤高出尘的精神写照。李白尚可以想象: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可今人却连这点想象都被剥夺了:万家灯火,霓虹闪耀之中,月光那里还能照进我们的酒杯。对月之叩问,就此打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