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语如痴醉
不语如痴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41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挑战奔赴山海——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2-06-11 19:26:47)
标签:

初中

中考

直面挑战  奔赴山海

——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同学们,你们好吗?掌声在哪里?)

(唱歌上台)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眼前这个少年  还是最初那张脸  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Say never never give up Like a fire……

(可以唱原版,然后有改编——作为语文老师告诉学生“仿写——创作”)

优秀的老师有很多,所以今天能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倍感荣幸,心情也是无比激动。上得台来,首先感谢毕业典礼组委会选了我,屈屈不才,我现在只想说:你们太有眼光了!你们选对人了!有的同学笑了,对,这就叫“幽默”(掌声在哪里?)同学们,不要吝惜你的掌声,我先来给你们普及一下鼓掌的益处。1.鼓掌可以强身健体,补脑益智。你鼓掌的力度越大,你看看你红红的小手是不是表示你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当鲜活的红细胞带着养分冲上你的大脑占领智商的高地,你是不是就变聪明了。2.鼓掌是一种礼节,当你红扑扑的小脸温暖我的心窝,这是不是丰功伟绩一件。同时当你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时,你的人生格局是不是一下就打开了。(来,亮一下你的格局。掌声在哪里?)

刚才唱得不好,毕竟不是专业(如果同学们说“好”——谢谢,这就叫“谦虚”)

刚才唱得不好,毕竟不是专业(如果同学们还说“好”——承认“好”,因为过度谦虚就是骄傲。这就叫“做人”)

无论刚才唱得好与不好,毕竟不是专业,作为一个初级的语言专业工作者,我们一直想证明的一件事就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刚才唱“少年”,这确实是心声。但看到你们,我会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已非少年。真羡慕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岁月,拥有着创造无限美好的可能。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你们如鹰隼试翼,风尘翕张;你们若乳虎啸谷,可使百兽震惶。希望你们珍惜这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切莫在今后的某日只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今天,在这里,我想讲三点:

1、(唱)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都是懂事的孩子,提到父母,我们心里永远刻着两个大字——“感恩”。不必说,他们把你们带到这个新的世界,见识到人间的奇妙,也不必说他们含辛茹苦地将你养大,领略世间的美好 ,单是因为你今天能参与这么快乐的一次毕业典礼,你都应该感恩他们。让我们为父母鼓掌,感恩他们的付出。希望你在中考后用优异的成绩给父母呈现自己人生的一段美好,如果你暂时还不能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那么请承诺:你定会用今后更美好的人生来慰藉他们的心灵。

2、(唱)是谁,在敲打我窗?老师!老师,大概是这个世界上跟你没有血缘关系却又全心全意对你的唯一的人了(当然,如果有的师生之间确有血缘关系,我也不能让你大义灭亲、六亲不认。特殊情况)。如果说父母为你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老师就是告诉你还可以通过窗子来看世界。老师,就是你的敲窗人。当然,有的同学的窗,老师一敲,他就打开了;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老师敲的声小而他又忙于做别的事情没听见;有的同学可能老师敲了他四年的窗,他也仅仅只开了一条缝;甚至有的同学听到了老师敲窗的声音,却在怪老师——你敲我窗干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敲错了窗,或者不小心敲破了窗……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请同学们理解老师想带你看世界的心情。今天应该是是一个快乐美好的日子,请放下心中的芥蒂,看一看你旁边的老师,想一想留存于你心中的哪怕一丝美好,因为只有心存美好的人才能看到这世界的美丽。让我们为老师鼓掌,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

3、(唱)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是你们自己。自己的未来,只能自己去拼。往后岁月,没有老师同学相伴,要学会靠自己。今天,毕业了。你们将奔赴人生第一个战场,今后也可能真正感受人生的残酷与美好。我准备很多祝福语送给大家:金榜题名,前程似锦,鹏程万里,蟾宫折桂,独占鳌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心之所向 加之奋斗,皆能如愿”。愿你通过奋斗,成为自己的骄傲,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学校的骄傲。

我说你行——(生)我能行

我说你能——(生)金榜题名

毕业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说阅读答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