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字音和字形
(2018-08-16 17:16:50)
标签:
语文中考复习 |
第二编 备考指导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
“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为纷繁、灵动、多变的题型,是语文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该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与感悟、文字理解与表达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宽、题型多样、区分度高等特点,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根据语文课标的精神,中考试卷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的多方面考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基础积累与运用”部分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这些试题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更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主动地、活泼地学习;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全国各地中考的实际,“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复习,在搞好常规复习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准备:
1.注重基础,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知识虽然不是考查的重点,但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形成能力、素养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扎实学习,注重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重点突出“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考查,是考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具有语文的特质,能科学评价考生在初中阶段实际具有的语文程度,能够引领语文教学按规律办事。
3.以实际运用中学习语文,善于在生活中思考、积累、学习。加强对语言实际运用类试题的训练,注重归纳总结,寻找解题规律。
4.强化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以学以致用为考试导向,感受学科知识的可感、可用、可信,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关注知识的渗透性、综合性,在学科教学中作适度拓展。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关注人、社会和自然,培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侧重学科内容渗透的同时,要适度向学生生活,向社会热点、重点、焦点问题及自然问题辐射。
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字音和字形
考点解读
字音、字形的识记和书写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中考中对字音和字形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常见多音字、容易读错字的读音。
2.常见的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的纠错。
3.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辨析。
4.常见汉字的笔画、笔顺。
5.常用检字法的使用。
6.汉字的规范书写。
字音和字形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对近几年全国各地试题进行分析,关于“字音和字形”的考查有这样几个特点:
1.试题相对稳定,不少地方把字音和字形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有些地方放在阅读中进行。
2.拼音规则的考查不是命题的重点,单纯考拼音规则的试题几乎没有。
3.加强同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中常用字、多音多义字、易读错写错的字成为命题重点。
复习策略
一、字音
正确识记汉字字音,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但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正确识记汉字读音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只要方法得当,自能事半功倍。
汉字数量虽多,但常用汉字仅有2500个,其中常见又容易读错的字往往是首选。近年来,课本词语或与之相关的词语在试题中的占有量有增大的趋势。要正确识记教材和注释中的词语,特别要注意其中容易读错音的字,并以此展开,扩大复习的涵盖面。
1.形声字。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据统计,现代汉语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形问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有的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以上几种类型要注意识别。
2.同音字。同音字的考查主要是鉴别音同而形不同的字的读音,常常是“一音多字”的形式,一般是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的读音。对于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如“部署”“布置”“刻苦”“克服”,注意了搭配习惯就不会混淆了。
3.形近字。形近字的特点为形体近似,读音异同难辨,近几年中考命题一直对形近字“宠爱有加”,在中考字音题中占有重要一席。
4.多音字。多音字的考查主要是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我们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推敲。多音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因词性不同而产生多音,如“冠”,名词义读gun(衣冠、树冠),动词义读guàn(冠军);因语体不同而产生多音,如“钥”,口语读yào(钥匙),书面语读 yuè (锁钥);因沿袭古音而产生多音,如“汗”,今音hàn(汗水),古音hán(可汗);因意义不同而产生多音,如“间”,“时间”“中间”义读jin,其余义读jiàn。音随义转,这是判断和识记多音字的一个基本技巧,“因义定音”是多音多义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5.习惯性误读字。生活中受方言、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字“习惯成自然”地流行误读为一错误读音,且积习难改。
准确识记字音,复习备考,一是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二是抓住重点、难点多练习,在练习中纠错;三是做有心人,平时碰到把握不准的读音多查字典,做好积累工作。
通过对近几年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多涉及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意义相近的字、容易误写的熟语等。考查的重点为同音字、形近字、音形皆近字。试题所用的词语主要是双音节词、三字词语、四字词语及熟语,多为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
复习字形题时应该注意:
1.同音字。同音字,就是读音相同(相近)的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音同形异字。汉字是表意字,不是表音字,相同读音的字在意义上是不同的,不根据意义而想当然地根据同音(特别是有一些别字从意义上似乎也能说得通)而写别字的现象十分严重。
如:“礼上(尚)往来”“人才倍(辈)出”“谈笑风声(生)”“原形必(毕)露”“以逸代(待)劳”“迫不急(及)待”“直接(截)了当”“记忆尤(犹)新”“察颜(言)观色”中的别字均为同音别字。(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2)音同形似字。汉语中很多字不仅音同,而且形也极为相似,这和现代汉语有大量的形声字有关。这些字音同形似,极易混淆。
如:“弛”和“驰”“蓬”和“篷”“籍”和“藉”“骛”和“鹜”“梁”和“粱”等。
(3)音同义近字。这类字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判断时极易出现错误。
如:“水蒸气”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2.形似字。形似字,是指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形似音异字。
如:“戮”与“戳”“栗”与“粟”“瞻”与“赡”“缀”“辍”“啜”与“掇”“杳”与“沓”“管”与“菅”等。
(2)形似音同字。
如:“暄”与“喧”“蔼”与“霭”“竞”与“竟”“陨”与“殒”“腊”与“蜡”等。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熟练掌握字形辨析题的类别和技巧对于考生备考应试而言是很重要的,但要想在中考中不丢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在考场上的活用两大环节。
1.抓好平时的积累与记忆
考生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平时读书、写字都要留心。
(1)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汉字要认准;
(2)重视生活积累,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
(3)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汉字;
(4)建立错字档案,并注意分类整理,做到收录有条理,查找方便。
2.提高考场上的识别能力
考生在考场上对错误字形的识别能力是得分与否的关键。考场上考生能力的发挥除了依赖于其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外,还与考生能否适应环境及心理素质的强弱有关。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可适当做一些考场模拟试题,培养感觉,这样才能将平时积累的做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汉字部分复习,可从辨析、释义、书写三个方面来总结规律。“辨析”包括同音字的辨析、形似字的辨析;“释义”包括理解字的基本义、理解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书写”包括字的笔顺特点、字的间架结构。对以上规律,要进行分类整理,搞好积累。同时,要掌握区分错别字的方法。错字是批增笔少画、偏旁部首搭配错误或形体不规范的字。别字是指该写某个字,却写成了读音相近或形体相似的另外一个字,即张冠李戴。特别指出的是: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方框或田字格,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关于工具书的使用,要做到能熟练使用常见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掌握音序、笔画、部首等查字典、词典的方法。